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中医学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6 15:10:48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的生理疾病都是由不良的心理造成的。无论生活富裕或是贫穷都能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只是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就会增加。维护人民的生理、心理的双健康是医疗事业的根本目标。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又科学的学科,古代的中医经典始终强调情志作为致病因素的重要性。传统的中医经典认为五脏藏五志。《黄帝内经》说:“东方肝,在志为怒;南方心,在志为喜;中央脾,在志为思;西方肺,在志为忧;北方肾,在志为恐。”又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里所说的气是指人的生理功能。也就是说长时间的不良情绪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上的疾病,长期的功能障碍就会继而引发器质上的病变。又因为人的脏腑都具有相对应的情志(心理),器质上的病变就会巩固不良的情志。这种已被巩固习惯化的不良情志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地而又持续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长期不良的情绪会导致生理功能和脏腑器质上的疾病或症结(例如癌症等疑难杂症)。那么这种长时间造成的症结用短期的心理治疗是不可能达到治愈的目的的。所以首先要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脏腑的器质性疾病和消除症结的目的。当生理疾病和症结得到极大缓解时,方能用情志疗法治疗心理障碍。单一使用短期或长期却间断的心理治疗是不可取的。如果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治疗心理疾病,应先缓解或治愈生理疾病的前提下,再配合得当的心理疗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心理疾病的生成原因是,长期的不良情绪下产生的生理功能障碍,功能的失常继而导致器质上的改变和症结,这种生理疾病又巩固异常的心理。那么相应的,它治疗就应遵循先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器质性损伤并且消除症结,而后配合心理治疗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的顺序。这是认清心理疾病,治疗心理疾病的关键。

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情志无论邪正都来源于脏腑。也就是说每一种情志虽然有正常情绪反应和不良情绪反应两种表现,但都来自同一个脏腑,脏腑功能正常情志就会正常,脏腑功能异常情志就会异常。在正常的情志时,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表达的不满或矛盾的情绪;思是为解决问题而做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喜是愿望可以得到满足时表现的乐观的观念和开朗的心态;忧是考虑长远利益而不断权衡利弊的情感;恐是为达目的兢兢业业认真谨慎的态度。当发为病态的情志时,怒则表现为容易生气却不能解决问题怒后立即懊悔或懊恼;思则表现为不进行相关调查而苦思冥想始终不能决断;喜则表现为为人轻浮做事不谨慎;忧则表现为伤感悲观不自信对世界常感失望和悲愤;恐则表现为战战兢兢畏缩不前。

心一动则身就动。上述正常的情志也会引起“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气机变化,但因事情过后情绪马上就能平静,气机自然就会恢复平和,虽有气机的波动也不需要任何的治疗。相反,长期不良的情绪就会导致气机的紊乱,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疾病。长时间过分地怒,会使气机上逆而不能下顺,引起各种肝病;长时间过分地喜,会使气机缓散而不能凝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过分地悲,会使气机消散而不能充实,引起与肺系和内分泌相关的疾病;长时间过分地恐,会使气机下失而不能收涩,引起与泌尿和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长时间过分地惊,会使气脉紊乱而不能和顺,引起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长时间过分地思,会使气机结节而不能舒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这些不良的情志导致各种生理疾病,那么脏腑功能就会失和,当其内所藏的情感受到影响时,就会表现出上述的病态心理。不正常的心理又会加重生理功能的失调使病情恶化。如此在生理与心理之间长期持续恶性循环。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以中央脾胃病为例,举例说明心理疾病的具体产生过程及表现。在长期的抑郁环境下,气机容易郁结,就会导致脾胃的疾病。每一个脏腑的疾病都有虚实两种症候。实证多表现在元气充足的中、青年人,而虚证多表现在元气稚嫩的儿童和元气虚弱的老年人。

中青年白领阶层因从事脑力活动而多思,又加上受到长期工作和生活压力心情就会抑郁,因而气机容易结滞,但因元气尚足常表现为脾胃的实证。这时会出现《灵枢·经脉第十》所说的:“甚则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症状。高处开阔的视野和随心的歌唱能舒缓压抑的情志,长期的抑制下想摆脱所有的束缚(甚至衣物),元气尚足四肢肌肉充实就能行走,故出现上述“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情形。这属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狂躁症范畴。这种狂躁症又可分为实中之实和实中之虚两种。更实证表现为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力逾常人,宣扰不宁,毁物打骂,不分亲疏,恶热贪凉等症。其中的稍虚证,一般症状表现不太突出,与常人难以鉴别。他们喜欢爬高而呼,时常想去唱卡拉OK或去D厅跳舞,喜欢虐待宠物或配偶等。通过登山、唱歌、跳舞等方式,气机得以抒发后抑郁的情绪才能平复。狂躁症属于中医的热证和实证范畴,症状不持续具有发作性,而且每次发作时间不长。

若小儿受到过重的学习压力或老年人的情志受抑时,因他们的元气多虚弱,就会表现出脾胃的虚证。症状如《灵枢·经脉第十》所说的:“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就是说此类人不愿与人交往,不愿户外活动,喜欢独处暗室,容易受到惊吓,注意力不集中,常苦思冥想而无所行动,做事迟迟不能决断。它属于现代的忧郁症范畴,属中医的虚证和寒证,病情缠绵难愈。若不予及时治疗就会元气越来越虚弱,疾病传变累及多脏产生多种情志障碍,会逐渐发展为严重的抑郁症,并可持续终生。

心理疾病因生理而产生,那么治疗就要从调节生理功能入手。治疗生理疾病的原则是内经所说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那么这也是治疗心理疾病的原则。治疗时应勿虚虚勿实实,切忌损不足而益有余。接下来仍以脾胃病为例,稍微阐发一下治疗原则和顺序。属于热证、实证的狂躁症,虽然偶尔发作持续时间也短,但因火势凶猛需用疏通法快速化解,以免出现“壮火之气衰”的局面。得当的治疗就会缩短病程快速消除症状。“实则泻之,热则疾之”中“泻”是疏通之意,“疾”是快速之意。倘若不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却用消损元气的方法缓解症状,就会犯损不足的元气而益有余的邪气的禁忌。到那时狂躁症就会转为忧郁症,症状由实变虚而且持续不得消除。反过来,属虚、属寒的忧郁症应采用固涩的方法先防止元气的消散,而后等待精气的增加。由于元气的恢复是较为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此病的治疗时间就会稍长,并且因原本身体虚弱而各种邪气容易侵犯预后不佳。“虚则补之,寒则留之”中“补”是指固涩之意,“留”是指缓慢长期之意。因此治疗虚证时切忌操之过急,否则就会虚上加虚,更加难治。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生理治疗主要通过中药、针灸等具体方法实施。除此之外还应配合适宜的心理治疗。在生理与心理症状都比较突出的治疗前期,应生理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例如利用大剂量的汤剂调理脏腑,并配合注意一些心理和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待生理功能逐渐恢复,心理症状也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时,改用心理治疗为主生理治疗为辅的治疗方针,例如予小剂量的丸剂继续调理虚实,主要做大量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已达身心健康的目的。其他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如此。

总之治疗心理疾病必须在生理和心理两种治疗方法的配合下分段治疗,不可单一治法贯穿始终。第一阶段应积极地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以改善器质性病变和破除症结,从而达到消除导致情志障碍的物质条件。治疗生理期间为得到更好更快的疗效应禁止房事,减轻工作压力,持续适当锻炼。并且最好运用一些心理疗法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以辅佐生理治疗。第二阶段仍继续少量的生理治疗,开始积极治疗心理疾患。要根据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案。例如改变工作环境或变换工作岗位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或修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积极面对生活,或参加趣味活动建立新的爱好增添生活乐趣,学习各种礼仪融入社会,甚至改变世界观(一般改变世界观是办不到的)等等。以上是治疗心理疾病的必由之路。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对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症候,治疗原则以及治疗方法有了较完整的系统的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这些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也会将继续维护人民的身心健康。

 

 

 

撰稿人:全贞雪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