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圣洁的白大衣,当一名技术精湛的好医生,成为救死扶伤的天使,大概是每一名医生儿时的梦想。然而,做一名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好医生又谈何容易。就拿我所在的老年科来说吧,患者大多有着高龄、患有多种共病的特点,这就要求医生有更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和更多的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与他们并肩奋战的岁月里,也见证了他们经历的曲折、付出、辛苦、欢乐和收获。
记得有一次,院里安排到武汉疗养。我与科里的张建英医生分到了一个房间。本想着出来可以彻底放松心情,谁想到,张医生一直“心不在焉”,不停地打着电话,为病人联系着会诊。原来她负责的15层一位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回京后,家都没顾上回,先跑回病房探望病人。听科里的护士们讲,她曾经几天不回家,看守着她的重病人,听后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一个负责任的好医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的好,患者会记在心里,也给年轻的医护人员做出了榜样!
我们老年病房一直推行“家文化”理念,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家庭般温暖和照护。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席卷而来。为了给患者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病房实行了封闭式管理:患者不得外出、家属不能探视。家属每每在病房门口将患病的老人交给我们的时候,各种的嘱托与不舍,常常让我联想到家长送孩子入托的场景。为了让老人更快地适应环境,医护人员尽可能地提供生活照护,经常去探望病人,不厌其烦地解答每一个问题。谢文丽主任更是亲力亲为,无论多忙,她都会抽时间去病房转转,探望每个病人。经常很晚,在病房中仍能看到她的身影。记得前些日子,收治了一名老人,家属不在身边,患者住院什么也没带,护士帮忙买来了生活用品,谢主任还亲自为他采买了新鲜水果送到病房,让患者非常感动。记得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医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会看病、会做手术,但不懂病人,我们暂且称之为“医匠”;另一类除了精湛医术外,还用心体会病人,我们称之为“医学家”。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颗温暖的心。
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仅代表老年病房的护理团队,向你们道一声节日快乐!你们辛苦啦!今后的日子我们仍会并肩作战,为我们的患者保驾护航!
(老年科供稿 文/图 钱嘉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