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非凡记“疫” 医者仁心-32:畅谈心脏血管外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20-08-21 17:31:41

  又到一年一度的医生节,2020年人们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目前在全世界范围仍然没有有效缓解,将来不得不面临在疫情常态化下工作和生活,庚子鼠年的经历对医务工作者无疑是个艰辛考验和难忘经历。


在一些人们看来,当患者面临紧急情况的时候,医生通常会不慌不忙的进行医疗操作,有些人理解为医生是见得多了,按部就班的救治。有些人则会认为医生冷血,缺乏同情心。其实很多医生都是经历多年的职业训练,把早年的激动、热情、慌乱、担当,逐渐磨练成沉着冷静、遇事谨慎、权衡利弊,也不再好大喜功了。这次疫情期间,经常有报道医生在遇到困难,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像常人一样的情绪失控,甚至面对镜头不顾及形象,全面崩溃。每当看到这些情景,相信我们医生都会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今年正逢我们科室组建20周年,2000年八月份,我从骨科被抽调出来筹建心胸血管外科,选择心胸血管外科这三个专业是因为当时医院没有这些科室,还基本都是空白,北京西南地区的医院也基本没有心脏外科和血管外科。当时病房设在目前C座的一层西侧,一个空病房,三名医生,九名护士,我们经过三个月的筹备设备、改建监护室、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2000年年底如约开张。还记得第一台手术是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二次冠脉搭桥加心肌激光打孔术,经过紧张有序的术前准备,当我和万峰教授面对面站在手术台上时,内心是踏实而自信的,手术顺利,安返自己科室的监护室。下台后我很欣慰,为高超的手术技术和周全的术前准备而沾沾自喜,虽然术后当天因为监护室设施细节失误出现一点波折,患者术后当晚即脱机拔管,恢复非常顺利。万事开头难,对外科医生来讲,凡事之前多考虑困难和应对,做好突发情况的处理预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达到更好预期。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心胸血管外科后来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总结来讲,是因为执着坚持、懂得取舍、团队作战的信念支撑着走到今天。坚持就是不忘初心,靠医者对医生职业和专业的执着,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跟知名医院的差距,反而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填补医院空白,就血管外科专业而言,我们从零开始,目前开展了血管外科几乎所有的开放手术和介入手术项目。心胸血管外科组建之初,林方才院长就科室发展有过预期和指示,将来这三个专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求大而全,力求小而精,取舍也是一直面临的发展中问题。十年前心脏和普胸外科还是科室主业,占科室90%的工作量,但随着内科介入技术的进步,综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量近年来不断减少成为趋势,甚至出现手术量断崖式下降,科室专业转型势在必行。

  多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和对危重症的处理为科室发展积累了宝贵临床经验,也培养了一只精干的医护队伍,这对目前血管外科快速发展成为巨大的优势。心脏外科不同于其它专业科室,患者人群以中老年居多,合并症多,术前评估需要医生对内外科知识兼顾,开展心脏手术往往是团队作战,术者、麻醉、体外循环、监护必须默契配合团结协作,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就可能前功尽弃,失去生命。值得欣慰的是心脏血管外科自2014年初独立运行以来,心脏外科手术病例零死亡,这是我们科室以及手术麻醉科和全院共同努力取得的佳绩。


  作为心胸外科大夫,开展血管外科有很多便利条件,我们经历了各种血管开放手术、简单介入手术,到杂交手术,目前绝大部分是介入手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全腔内介入手术,过往的经历是我们心脏血管外科能有所作为的根本保障。


  如今,心脏血管外科从重点扶持科室成长为后来曾经的重点科室和如今的特色专科,拥有36床位,包括独立的术后恢复室(6张监护床),24名医护人员,去年完成各类手术600余例,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集团公司和医院的快速发展,心脏血管外科会勇往直前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百姓放心和信赖的专业科室。


  感谢各届领导和同仁对心脏血管外科的关心和帮助!预祝全体医务工作者生活愉快!医生节快乐!

(心脏血管外科供稿    文/图   黄金洪)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