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慢性盆腔疼痛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学者认为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
盆腔痛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盆腔痛均因盆腔内脏器病变或损伤所致,起病急,临床表现典型,诊断多无困难,一般能在短期内治愈。与急性盆腔疼痛不同的慢性盆腔疼痛(CPP)的特点是病因复杂,有时即使做了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原因,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慢性盆腔疼痛(CPP)是一个非特指的名词,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也包括了一些隐匿性的躯体疾病(通常是妇科以外疾病)如肠道激惹综合征,还包括了非躯体性(精神源性)疾病。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盆腔痛叫心理性盆腔疼痛,症状是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下腹部疼痛可以是整个下腹部,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或是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道不适,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说不清疼痛加重和缓解与何种因素有关;疼痛由性交引起或加重,但不影响性生活。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如无食欲、疲倦、失眠、性欲丧失或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或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时直接发怒。有些情绪均躯体症状化,或否定压抑,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满足;或表现为异常疾病行为,有一种躯体偏见,深信自己有疾病,体格检查常伴有神经质样症状,给人印象是患者筋疲力尽,情绪抑郁或焦虑、紧张、易激动,虽疼痛难忍,但检查无阳性体征。盆腔检查无阳性发现,但盆腔过度敏感,即使轻微触诊亦感剧烈疼痛。
治疗上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尚未明了,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综合方法,包括手术、药物、理疗、心理治疗、饮食疗法等。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消除心理障碍,但病程长者治疗效果不佳。治疗上的观点:CPP是一种涉及躯体和精神因素的复杂疾病,即使存在明显的可导致盆腔疼痛的躯体病变,也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1.原则
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找出致病因素。有效的临床方法需要同时治疗所有可能的因素:解剖的、肌肉骨骼的、肠和膀胱功能性的、心理的问题等。通过规律的有计划的严密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对CPP的治疗过程不仅难以实现患者以简单方法速战速决的初衷,也难免使诊治医生产生挫败感。对于CPP的治疗是否成功或有效,并不是非要疼痛完全缓解才算,只要疼痛无加重或逐渐减轻;或病理改变无加重或逐渐减轻;或虽然疼痛依旧,但精神状况或工作和生活能力或夫妻关系和性生活调节能力改善;或能够长期免于手术;或即使是能坚持服药和积极配合治疗都是成功的标准。
2.认知
患者的教育很重要,使患者理解并接受医生的治疗计划,讲解一些有关疼痛的知识以及检查的意义,使患者了解个体对疾病认知水平的不同,可造成对自身疼痛程度感受的较大差异。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使她们充分表达内心感受和隐藏在内心的矛盾冲突,并从心理上接纳医生及其治疗方案。另外,不要忽略CPP对家庭可能造成的有害影响以及家庭角色对战胜病痛的巨大帮助。建议家庭成员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家庭地位。
3.药物治疗
单一用药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为以后的联合用药增加了困难。CPP的联合用药应特别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经常检查药物的反应,尽量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减少副反应和费用。
常用的药物如下:
(1)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和作用较温和的麻醉剂的复合剂以及纯麻醉剂。NSAlDs具有胃黏膜损伤和肾损害的副作用,麻醉剂的成瘾性更令人担忧。但当耐受性比较好时,三种药物对合适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2)抗抑郁药:约半数的慢性疼痛妇女合并抑郁。抗抑郁药不仅可对抗抑郁情绪和少许的镇痛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代表性药物,用量为50~75mg/d,占抑郁症常规治疗量的1/3~1/2。副反应是便秘和晨起困倦。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有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等。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比三环类疗效高而便秘的副反应小。
(3)器官特异性药物:针对胃肠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和骨骼肌肉痛等。
(4)其他药物: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盆腔充血,以缓解疼痛。GnRH-a已被建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疼痛治疗。
4.手术方法
均缺乏广泛的、规范化的研究,临床医生需谨慎接纳。
(1)腹腔镜手术切除可见的病灶,恢复解剖;
(2)切除盆腔脏器;
(3)神经去除术。
(妇产科供稿 文/陈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