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端午节晚上,北京电力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为一名92岁的老人急诊行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手术获得成功,这是心胸血管外科自建院以来手术治疗年龄最大的患者,目前患者正在恢复中。
6月11日,老人因突发右下肢麻木被送至医院急诊科,因年龄偏大,急诊考虑可能是脑栓塞,收入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当天值班的王海丽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后,结合患者心电图有心房纤颤的表现,怀疑患者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神经内科立即联系超声科为患者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因为当天正值端午节休假,接到电话后,超声科的张红菊医师立即从家赶来,为患者做了超声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王海丽医师的判断,病人为右侧股总动脉以下均没有血流信号,确诊为右下肢的急性动脉栓塞,并请心胸血管外科进行会诊。会诊的崔水森医师发现病人的右小腿中段以下明显发凉,远端的动脉搏动消失,足趾青紫,膝关节以下的感觉和运动明显减退。结合病人心电图心房纤颤的表现,病人为典型的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因为患者的症状持续加重,需要紧急手术,取出动脉内的血栓,恢复下肢的血流,否则可能出现下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但是病人终究是91岁的老人,这对麻醉和手术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经过慎重考虑,麻醉科马红梅医生决定为患者采用安全性较高的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因为病人特殊,心胸血管外科黄金洪主任、董建德副主任医师放弃休息,专程从家中赶到医院为病人手术。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黄主任通过取栓导管顺利从患者右侧股动脉内取出了一个近30厘米长的栓子,恢复了下肢的血运,手术获得成功。
黄金洪主任指出,目前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此前心胸血管外科曾为一名83岁的老人成功完成心脏搭桥手术。高龄病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脏器功能不全,麻醉和手术风险大,对麻醉和手术科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龄病人手术成功后,还要严密监护,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心胸血管外科供稿 文/董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