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5-25 11:04:5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内分泌科 倪冬梅 主任医师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心血管并发症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调查显示:合并心血管并发症者高达93%,其中高血压占41.8%,冠心病占25.1%,脑血管病占17.3%,约80%的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其发生率与病程有关,1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有近60%~90%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预防与治疗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分类:
大血管——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变;
微血管——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其特点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
周围血管病变——间歇跛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男性3.5倍、女性8.6倍。
心血管症状常轻微或不典型,与病变程度不平行。受累血管多病变严重,且弥漫。病情易反复,预后差。
 
大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凝血机制异常、肥胖/坐式生活方式、吸烟等。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原则
综合治疗:
A-Aspirin: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
B-Blood pressure:抗高血压治疗
C-Cholesterin:调脂治疗
D-Diabetes: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
E-Education: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心理、戒烟
 
大血管病变护理注意事项
加强宣教,提高警惕,重视不典型或轻微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的存在,对痛觉感知不敏感,心肌缺血的疼痛会减轻,病人不会停止当前的活动,常出现无痛性心梗。有心脑血管疾病时重视低血糖的发生。对于运动量应个体化,考虑相应疾病及其承受能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
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病程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
DCCT临床研究10年,发现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减少76%。
UKPDS研究平均治疗11年,结果发现强化的血糖控制可以使视网膜病变减少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纯型 I 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II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III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增殖型 I 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II 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III 有新生血管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专科治疗:药物治疗(导升明等)、激光凝固术、玻璃体切除术。
进入3~4期杜绝压力及阻力性运动,再严重需要卧床休息,防止出血。如患者出现视力障碍,需他人协助日常生活护理,加强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定期复查。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1)
I期:肾脏体积增加,无临床症状
II期:尿微量白蛋白正常,但肾脏基膜增厚
III期: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20-200ug/min)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2)
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
临床蛋白尿>200ug/min(或尿白蛋白排泌量>300mg/24h;或尿蛋白>0.5g/day),可伴有水肿、高血压
V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有氮质血症和肾功能衰竭。BUN,Cr显著升高。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血糖控制;
严格血压控制125/75mmHg;
饮食治疗;
透析治疗透析:分长期血透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时机的选择宜稍早于非糖尿病病人,一般在肌酐清除率为15~20ml/min时开始透析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重在预防:经过严格的血糖、血压等的控制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进展,使患者有对抗疾病的信心。避免使用肾脏毒性的药物。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或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于可能伴随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以及水肿,应加强足病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饮食治疗——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益处:减轻高滤过,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减慢GFR下降,延缓肾功能恶化。
正常蛋白尿患者:1.0~1.2g/kg×day;
早期DN患者:0.8~1.0g/kg×day;
临床DN患者:0.6~0.8g/kg×day;
DN尿毒症者:0.6g/kg×day;
蛋白质种类:以优质蛋白为宜,应占³50%。
 
糖尿病神经病变
患病率高:可达47%-90%。新诊断2型糖尿病有12.4%-30%。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分,表现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病变:常见,多对称性。由远端向近端进展。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及各种感觉障碍。
运动神经病变:手指、足趾间小肌群萎缩无力。
 
自主神经病变
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传入和传出纤维均可受累。
心血管系统:卧位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安静时心率加快>90次/分,运动时心率不加快;无痛性心梗等。
消化系统:胃轻瘫,肠麻痹,腹泻便秘交替。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性膀胱、勃起功能异常。
出汗异常:足部出汗能力下降或者缺失。
对代谢的影响:对低血糖感知减退或无反应。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
神经营养药:甲基维生素B12可改善DM患者神经病变的症状,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
改善神经微循环:如丹参,川芎嗪,前列腺素E2等。
对症治疗:止痛,胃肠动力药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自我护理
肢端麻木时注意加强保护,例如对测试水温,及鞋内异物等的关注。
在体位改变时应放慢动作,先坐起后站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
 
糖尿病足——危害
糖尿病超过5年以上或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足部可出现溃疡、坏疽,严重的可造成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
中国14家三甲医院调查结果,糖尿病足平均住院日26天,平均住院费2.5万元,约为糖尿病平均,住院费用的3-4倍。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
足溃疡的既往史;神经病变的症状或体征;糖尿病的其它微血管病变;严重的足畸形。
其它危险因素:视力下降,鞋袜不合适。
个人因素: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居,拒绝治疗和护理等。
糖尿病足——病因与诱因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足部畸形继发的各种损伤。
感染。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
足溃疡。
足坏疽:A.干性坏疽;B.湿性坏疽;C.混合性坏疽。
病变可由皮肤进展至筋膜和骨骼、关节。
 
糖尿病足——相关检查
临床检查:
形态和畸形——足趾的畸形,跖骨头的突起;Charcot畸形,胼胝。
感觉功能——音叉振动觉,针刺感觉,温度觉,压力感觉。
运动功能——肌萎缩、肌无力、踝反射。
自主功能——出汗减少、胼胝、足暖、静脉膨胀。
血管状态——足背动脉搏动、苍白、足凉、水肿。
客观实验:足部X光检查、足部压力检查、细针针刺、电生理检查、定量发汗实验、皮温图、非创伤性多谱勒检查。
 
糖尿病足——预防措施
糖尿病人的教育和自我监测,戒烟,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护理,消除已知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
 
糖尿病足自我护理
每天检查足;穿合适的鞋和鞋垫,穿鞋以前要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防止烫伤,洗脚前由家属或体温计试水温,应小于40℃;不要赤足;定期看医生;戒烟。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小结
加强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心理。严格血糖控制,严格血压控制,及时纠正脂代谢紊乱,加强宣教。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