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党建+学科建设”-109:北京电力医院皮肤科成功协办第二届北京皮肤免疫性疾病新进展研讨会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24-11-18 14:36:17

  

    11月16日,由北京电力医院主办的第二届北京皮肤免疫性疾病新进展研讨会隆重召开。北京电力医院副院长范磊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聚焦于银屑病、荨麻疹、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皮肤免疫性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进展。

    范磊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北京电力医院的发展历程及成就,会议聚焦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免疫性疾病,旨在通过知识交流提升诊疗水平,共同促进医学发展,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北京电力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冯仁洋担任大会主席,以“探索皮肤免疫新机制,推动学术新进展”为主题,总结了北京电力医院皮肤科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疾病研究和提高诊疗水平中的核心作用。

    大会研讨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涵盖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及其他专题和病例分享。在银屑病专题中,专家们重点探讨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新发现及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来自北京医院的傅裕教授分享了银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调控失衡,特别是IL-17和IL-23轴在炎症中的核心作用。北京电力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部主任李忠东教授着重讨论了生物制剂的选择,强调治疗需综合考虑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特征、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等因素,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多位皮肤科学者通过病例分析,讨论了个体化治疗策略选择和多学科干预的重要性。冯仁洋在专题报告中强调了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等在实现快速、全面皮损清除方面的优越性,并展示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在慢性荨麻疹专题中,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禚风麒教授详细解读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达标治疗专家共识》,强调了“达标治疗”的必要性和患者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北京同仁医院的陶荣教授通过典型病例展示了复杂荨麻疹的诊疗经验,介绍了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抗组胺药物使用和针对免疫调节机制的治疗策略。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大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特别是生物制剂在长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潘靖教授强调特应性皮炎的诊治为临床科研模式的搭建提供了良好切入点,建议构建多学科协作平台,整合皮肤科与免疫学等领域资源,为疾病机制解析和新疗法开发提供重要支持。在讨论环节,北京电力医院皮肤科马慧敏副主任医师分享了对特应性皮炎全程管理的相关观点,认为应当实施对AD患者长期慢性管理,通过初期2-4周/次复诊及维持期8-12周/次的复诊来密切监测疗效与安全性,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复发患者,应详细评估病情复发的原因,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提高患者依从性,这是实现长期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被认为是特应性皮炎管理的潜在方向。会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吴小红教授介绍了中医药在缓解瘙痒、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和调节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特应性皮炎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在特别专题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爱平教授从分子层面探讨了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进展,为未来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方向。北京朝阳医院的刘方教授强调了白癜风诊疗的新进展,重点关注了免疫调节与色素细胞移植技术。北京电力医院马慧敏、李雪等也分享了多个复杂病例(银屑病、手足脓疱病等)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冯仁洋在总结中强调,本次会议为皮肤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指导。通过专题讨论、病例分享,加强了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的融合。未来应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升疾病的综合管理水平。

(皮肤科供稿   文/图   李  雪)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