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复工复诊在行动-253:心脏血管外科联合功能科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肝囊肿介入治疗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20-09-23 15:29:14

  近日,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联合功能科为一例巨大肝囊肿患者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的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及硬化剂治疗,疗效满意,拓展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又一新领域。

  患者是一位65岁的女性,此前因胃部不适一直按胃病自行服药治疗,未见好转,后行胃镜检查排除胃部疾患,CT检查提示肝多发囊肿,其中肝左叶一巨大囊肿,直径超过10cm,压迫胃脏,遂来心脏血管外科拟行介入治疗。心脏血管外科主任黄金洪组织科室讨论,制定手术方案。病人为肝左叶巨大肝囊肿,目前已经压迫胃脏产生临床症状,并且因位于肝被膜下,如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发生囊肿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有明确的治疗指征。

  目前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肝囊肿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肝囊肿腹腔镜开窗术和囊肿次全切除术。相比而言,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硬化剂治疗因为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的首选。

  因病人囊肿巨大,并且在肝被膜下,直接穿刺有可能出现囊液溢出至腹腔,随后的硬化剂治疗会产生一定风险,因此针道需要经过一定的正常肝脏组织再进入囊肿,为避免损伤肝脏血管及胆管,需要借助超声或CT引导穿刺,因为实时,直观,便捷,超声引导更具优势。学科间协作邀请发出后,功能科主任张红菊给予大力支持:术前安排单独房间消毒,张红菊、宋一凡医生加班进行超声操作引导,心脏血管外科董建德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穿刺置管。借助超声的指引,穿刺针有如精确制导一般,顺利经过一段正常肝组织,避开重要的血管及胆管,刺破囊壁进入囊腔,甚至穿刺针刺破囊壁的一瞬间也清晰可见,完全做到了可视化,最大程度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整个操作过程仅有数分钟,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穿刺完毕后患者即可进食。穿刺当天患者囊腔引流了约350ml淡黄色液体,因为压迫解除,患者胃部症状消失。囊肿引流后,为避免复发,董建德为患者安排了硬化剂治疗,因为常用的硬化剂无水酒精并发症相对较多,我们为患者使用了新型硬化剂聚桂醇通过引流管进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治疗过程非常顺利,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觉。复查CT显示囊肿几乎消失。

  目前,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在黄金洪主任带领下除了在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继续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外,在肿瘤介入及出血性疾病(消化道出血、咯血、产科出血)和梗阻性疾病(食道梗阻、胆道梗阻、肠梗阻)等方面也不断与相关科室开展合作。除了常规的DSA引导下操作外,我们与功能科也不断开展合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和精准的“个体化”介入治疗。

(心脏血管外科供稿      文/图   董建德)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