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医院各科室的业务量也在不断提升。前几天我在手术室为两位尿毒症患者做造瘘手术时遇到几件小事,令人感到温馨备至。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我们的管理与服务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新的飞跃,令人备受振奋。
那天手术的第一位病人是74岁的老先生,护士将老人转移到手术床后发现老人胸椎有疾病,难以平卧,如果侧卧的话,根本支持不了太久。我们都知道做手术都是病人要躺着手术床上的。这可怎么办?护士长李霞决定打破常规,让病人坐在椅子上手术,她找来一把带靠背的椅子让病人坐下,一侧胳膊外展搭在手术台进行手术,为了增加手术期间老人的舒适感,让老人的另外一侧胳膊放在原本应该躺着的手术床上,在胳膊下面放了舒适的软垫。最终老人坐着配合顺利完成手术。
第二台手术的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以前基本没得过病,也从未进过手术室,因此略显紧张,手术室护士小段先是通过聊天让她放松,然后递过一个绿色的硅胶小球让她握着,并嘱咐手术过程中如果紧张的话可以用力握小球,这样可以释放紧张的情绪。问过护士小段才知道这是她为手术患者自费购买的减压球,至于买减压球的原因,她解释说:大部分人进入手术室后都会不由自主产生紧张的情绪,一方面来自对手术本身的恐惧,另一方面来自于手术室陌生的环境,无影灯、麻醉机和手术床这些对于我们医务人员习以为常的器械在病人看来则是冷冰冰,甚至有时会产生焦虑,此外护士和医生大部分也是陌生的,并且都戴着口罩,穿着手术服,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紧张。造瘘是局麻手术,一侧胳膊要外展到手术台上,手术区域和病人之间隔着无菌单,病人只能感觉到在他(的)前臂做手术,未免会出现紧张和不安,如果另外一侧手中能够握一个减压小球,确实会或多或少减少一些紧张的情绪。这对于手术来说也是有益的。当患者得知减压小球是我们手术室护士自费购买的,也对她们这种体贴入微的服务赞叹不已。此外,和手术室护士小段的交流中得知她为了能够提高造瘘手术病人的术前宣教,她还计划抽时间去透析室向专业的护士们学习如何做好术前宣教,最大程度让患者受益。
很多人认为手术的成功就是一切,殊不知手术的成功仅仅代表技术层面,患者手术过程的体验也非常的重要,一个的手术姿势的调整,一个小小的减压球,虽然都不太起眼,但确确实实为他(她)们带来了一定的舒适感并能部分缓解压力,为原本看来冷冰冰的手术室带来了暖人心的温度,让一次本来倍感焦虑的手术之旅变得温馨和充满人情味。
(心脏血管外科供稿 文/图 董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