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耳鼻咽喉科微创切除鼻窦粘液囊肿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7-03-07 16:13:20

  近日,一名鼻窦巨大粘液囊肿的患者在我院耳鼻咽喉科治愈出院。

  这名老年男士在查体时做了头部CT,无意中发现眼睛和鼻子之间长了一个肿物,于是来到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体检,发现他除右眼略有凸出、眼压稍高外,并无其它明显的异常。而重新做的鼻窦冠状位扫描,发现他右侧筛窦已被软组织肿物占据,膨胀性生长的肿瘤破坏了颅底骨隔和眼眶骨板,大脑额叶和眼内直肌都受压变形了,而这个“皮实”的老人竟然无任何症状。

  根据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医生确诊为筛窦粘液囊肿、侵犯眼眶颅底。这种疾病起病隐袭,早期常无症状,一旦发展到骨质破坏的程度,肿物会迅速扩大,影响视野、视力,甚至出现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上图中即为核磁共振成像显示鼻窦肿物侵及眶内和颅底)

  耳鼻咽喉科的医生们对病情经过仔细的分析、讨论后,认为采用我们拿手的经鼻内窥镜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而一提到鼻窦手术,老百姓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受罪的事儿。出很多血不说,还从嘴里切开,把脸向上翻,术后脸肿、嘴肿,一星期也吃不下东西。其实,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鼻部手术从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大多数手术是通过鼻孔进行的,面部看不到伤口,术中麻醉的控制性低血压技术能让出血量降到100毫升以内,术后填塞也有了很多高分子材料可选,和过去的油纱条比,不但柔软舒适,而且还能透气,一般5-7天即可出院。

  针对这位老人的特殊情况,全麻开始后,医生先将鼻腔下部的炎症和畸形组织切除,逐渐暴露出肿瘤底部。在内窥镜下,用粗针穿刺,确认囊肿的诊断后,李健东主任用小刮匙和精细咬切钳把肿瘤下方的骨质一点点剥离、咬除,释放出囊液,再用吸引切割钻将肥厚的囊壁粘膜慢慢切除,最后检查眼眶筋膜和前颅底硬脑膜保持完整,没有损伤大血管和脑脊液漏。手术进行了1个小时,整个过程没有明显的出血。

  北京电力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北京市少数同时通过鼻内窥镜、咽喉内窥镜四级手术准入的科室,设备技术在国内都属领先的,除鼻窦常规手术外,已开展了多项鼻眼相关手术和鼻前颅底手术。

  患者如果不幸得了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等结构性异常的疾病,不要期盼能有什么特效药,也不要畏惧,应该尽快手术治疗,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耳鼻咽喉科 供稿)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北京电力医院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