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生死关头 全院无私吹响“集结号”——记我院抗严重过敏事件抢救过程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3-23 00:14:02

生死关头  全院无私吹响“集结号”

——记我院抗严重过敏事件抢救过程

 

 

    过敏,是有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产生的过度反应。药物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通过使用前皮试,一般可以避免常见药物过敏。但有些非常见药物过敏,则很难发现和避免。发现过敏后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则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碘普罗胺注射液是一种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适用于血管造影、脑和腹部CT扫描以及尿道造影等。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怀疑药品为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09例,其中严重报告157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事件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等。但是,因该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尚未得到完全确认,更不为医学界所普遍认知,该药物引发过敏后,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抢救。据悉,2012年,全国因该药物过敏死亡40余例,北京市死亡10余例,给患者家庭和医院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2月17日,我院放射科发生建科20多年来首例造影剂严重过敏事件。在院副总政工师、医疗事务部副主任岳凤枢及医疗事务部等有关部门同志协调指挥下,放射科、急诊、ICU、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部门医务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防,及时实施救治,成功挽回患者生命。

    当天上午,一名患者如约来到我院放射科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放射科医务人员按规定询问病史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依常规为其扎套管针、试针。为保证病人安全,防止打药渗漏,医务人员在给家属做好防护措施后准许家属进入扫描间看护。扫描共进行11分钟,平扫加三期加强,造影剂为碘比醇注射液300。

    扫描结束后,患者诉恶心,医务人员判断出现了过敏反应,一边紧急采取施救措施,一边紧急上报。此时,患者口吐白沫,意识逐渐丧失,脉搏120次/分。综合考虑情况特殊、发生紧急和患者严重过敏的情况,决定立即一边对患者进行转运,同步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同时迅速给予地塞米松以施治。生死关头的集结号就此吹响,生死时速的全院协作迅速展开。

    仅仅6分钟,便将患者送达了急诊抢救间,开始抢救。比常规抢救流程(请急会诊-再抢救)节约14分钟。同时院副总经济师岳凤枢指挥医务处协调院内急会诊,ICU阴凯主任到场指导抢救,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有关医务人员到场协助。患者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判断明确,经过指标监测、开放通路、静脉给药等抢救措施,1个半小时后,患者逐渐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恢复,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尿量达到3000ml左右。患者病情稳定后,收入ICU进一步治疗。10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此次成功抢救,全院有关科室快速有效组织施救,同步稳定家属情绪,有序有力全面衔接,这是我院长期重视院内急救能力建设的结果,是2012年多次演练累积效应的全面显现。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全院应急抢救能力,2月28日,医疗事务部组织护理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内科、麻醉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认真开展“造影剂过敏性休克”为专题演练,并组织各科室研究讨论,进一步完善了急救有关制度及流程。

(文/图  医疗事务部   李新华 党群部  贾翠燕)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