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四季科普-41:诺如正当道,麻疹又来袭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7 10:30:40

发布时间: 2015-01-30 14:49:19   作者:本站编辑

据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博消息,2015年1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东城区疾控中心报告,该区朝阳门街道的某大厦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截至2015年1月26日共报告麻疹病例23例。“比天花要可怕得多”的麻疹究竟是何方神圣?哪些措施可以保护,我们和家人远离麻疹?一旦患病又该如何治疗?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主要特征: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皮肤出现斑丘疹。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a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b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a直接传播(主要):通过飞沫;b间接传播(甚见):通过衣物、玩具等。

(3)人群易感性:a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b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a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全年均有病例发生。b发病年龄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c免疫屏障:一般如有70%的人群得到免疫即可控制当年的麻疹流行。

2.临床表现

(1)潜伏期约为8-12日平均为10日,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2)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起病急。主要表现为:a发热。一般小儿可骤发高热伴惊厥。b上呼吸道炎。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咽部充血等症状。c麻疹粘膜斑,见于90%以上的病人。d麻疹前驱疹。

(3)出疹期:a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b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逐渐波及额部、面部,然后自上而下顺次延及躯干和四肢、甚至手掌和足底。c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1-4mm大小,略高出皮面。出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逐渐融合成片,颜色较深。d出疹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咳嗽加剧,出现嗜睡或烦躁。

(4)恢复期:出疹3-5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同时皮疹颜色由红色转为棕褐色。随着皮疹消退,全身情况好转。整个病程10-14天。

3.治疗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a卧床休息;b保持室内安静、通风、温度适宜;c眼、鼻、口腔保持清洁;d鼓励多喝水,给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2)对症治疗:a高热可酌情用小量退热剂,应避免急骤退热致虚脱;b咳嗽用止咳药;c体弱病重患儿可早期肌注丙种球蛋白;d中药早期行辛凉透表,出疹期行清热解毒。

4.预防

(1)管理传染源:a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日,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诊后10日;b流行期间,对接触麻疹的易感患儿暂不接受入托,隔离检疫3周。

(2)切断传播途径:a流行期间,避免易感患儿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b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院内感染;c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a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b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ml可防止发病,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8周。

(儿科供稿  文/郭笑笑)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