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那些事:全身麻醉到底怎么回事?
全身麻醉分三个阶段:麻醉诱导期、麻醉维持期和麻醉恢复期。
患者在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也就是“打点滴”,不过穿入血管的不是常见的金属针而是柔软的塑料留置针,这样可以保证患者肢体运动的时候不会轻易“鼓针”,而且液体输入最大速度也更快,对部分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还要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以策安全。同时,麻醉医生会为患者连接相应监护仪器,常见的检测项目有心电图、无创袖带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有创动脉血压等。
诱导期
麻醉诱导的目的是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变为麻醉状态,这一阶段仅仅会维持几分钟。通常使用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等,病人在这几分钟之内会发生如下变化:由意识清醒状态到意识消失;呼吸频率从每分钟16-20次到呼吸停止(转入辅助呼吸状态);痛觉逐渐消失;对身体不利的神经反射得到抑制;血压、心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等。在患者停止自主呼吸、肌肉松弛后,麻醉医生会进行气管插管或放置吼罩,使麻醉机与患者的呼吸道形成紧密连接,之后用麻醉机维持患者呼吸运动。诱导期间患者身体各器官状态发生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随时准备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维持期
诱导期过后,患者被固定到手术体位,手术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准备手术。诱导期的麻醉用药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不断追加麻醉药物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通常有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吸入全麻药维持、“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等,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随时观察手术操作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反应和重要手术步骤不断调整用药,并使用多种辅助药物调控患者心率、血压等,抑制不良神经反射,视情况输液、输血,以配合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所谓的“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管命”,麻醉医生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恢复期
当手术即将结束时,患者进入麻醉恢复期。麻醉医生视情况逐渐减少药物用量,按照特定顺序停止药物供给,使用辅助药物调整生命体征和逆转麻醉药物的作用。随着停用麻醉药和药物在体内的不断分解代谢,患者的呼吸、意识将逐渐恢复,当患者的呼吸功能、肌力恢复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将拔除气管导管、吼罩。这个过程经常是在麻醉苏醒室中进行的。少数特殊手术患者术后不能恢复自主呼吸、清醒意识,需要送至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后续治疗。患者意识恢复后对手术过程并无记忆,可有梦境,知晓手术过程的非常少见。
全身麻醉是否比半身麻醉危险?
全身麻醉用药量较大,会抑制心肺等器官功能,对正常生理影响较大,必须在做好完善准备与监测工作下使用。然而对某些不适宜进行半麻的患者,实施全麻相对而言就比较安全了。另外,相对半麻,全麻对患者腰部没有操作和损伤,这对有腰部疾患的病人很有意义。
回顾可见,全身麻醉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麻醉医生的严谨工作和丰富经验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石。
(麻醉科供稿 文 郭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