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良肢位摆放,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本文主要讲述卒中后偏瘫良肢位摆放。病人卒中后,急性期以稳定病情为主,大部分时间也是躺在床上度过,不正确的姿势可诱发或加重痉挛,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这种良肢位(又称对抗痉挛体位)主要有几大优点:
· 预防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的典型痉挛模式;
· 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 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既然是抗痉挛体位,首先我们应了解痉挛模式的表现: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髋关节外展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为了对抗这种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原则是上肢应使其处于伸展位,下肢处于屈曲位。
仰卧位:
1.患侧上肢: 肩部垫软垫,外展与身体成45°角。肘、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拇指外展,余指分开伸展;
2.患侧下肢: 臀下垫软垫,髋关节内旋。膝关节稍弯曲,膝下垫一小枕。踝关节背曲,垂直向上。
健侧卧位:
1.患侧上肢:肩前屈,上肢垫一软枕,前臂旋前,肘、腕关节保持自然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自然伸展;
2.患侧下肢: 下肢垫软枕,髋、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足与小腿垂直。
患侧卧位:
1.患侧上肢:背后用枕头塞稳,上臂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展,掌心向上;
2.患侧下肢: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髋、膝关节屈膝,被动背屈踝关节,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腿夹软垫,避免压迫患侧下肢。
床上坐位:
1.患侧上肢:背部垫软枕,双侧上肢伸展位放在床前桌上;
2.患侧下肢:髋关节保持90°的屈曲,臀下垫坐垫,双膝屈曲,膝下垫一软枕,保持踝关节背屈中立位。
坐椅或轮椅位:
1.患侧上肢:上身直立,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对抗重力保护肩关节,手指自然伸展;
2.患侧下肢:双腿自然下垂,患侧下肢外侧置软垫,膝关节屈曲,纠正外旋。
(康复医学科供稿 文/图 王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