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也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2.5%~70.0%。多发病于卒中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肩、手的疼痛及运动障碍。具体发病机制不详。但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肩关节继发性损伤、肩-手泵机制损伤、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等。
肩手综合征大致分为三期:Ⅰ期为急性期,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指、腕关节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温增高;Ⅱ期为营养障碍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持续或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呈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性骨质疏松。
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文献中可见多种方法报道:
1、超声药物导入(双氯芬酸、红花油、利多卡因等)。
2、肩周封闭、缠指法、电针、颈上(星状)神经节阻滞、冷热水漩涡浴、石蜡疗法、冰水浸泡、超短波、泼尼松、抗抑郁药、运动疗法、间歇性气压治疗等等。
3、近年来还有文献报道体外冲击波、经皮电神经刺激、介入性超声与微波疗法、肌内效贴布联合综合康复治疗等。
肩手综合征的预防
1、良肢位摆放:在任何体位都应避免腕关节屈曲。避免患侧上肢长时间处于悬垂位。
2、避免患侧上肢的不当牵拉。
3、避免在患肢输液。
4、防止患手的损伤:患者由于疏忽或感觉缺失,易损伤患手或烫伤患手导致水肿,应加强安全防护。
(康复科 戴培)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北京电力医院管理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