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北京电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一名复杂高难度神经纤维瘤病患者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9 15:58:18

2014年新年伊始,我院神经外科就收治了一名特殊患者汗青。他患有多发神经纤维瘤病,且致命的肿瘤位于高位颈髓腹侧并多发,正值青春年少却抱病卧床,四肢活动受限、生活无法自理。

    为了生命,众志成城

    无法想象当同龄人都在生龙活虎的学习和工作,他却孤独地瘫痪在床上受着病痛的折磨。汗青患病十年,曾在国内知名神经专科医院经历了两次手术,目前肿瘤复发,严重压迫颈髓、马尾,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尿失禁。孩子的病痛让父母揪心不已。为了抑制病情发展,减轻孩子的痛苦,他们跑遍了北京各大知名医院,都被婉拒了。汗青父母万般无奈下求助于美国友人,同时选择北京电力医院,与美国专家共同来完成国内认为是“雷区”的此次手术。

    高位颈髓常被看作是手术的一个禁区,而且经过两次手术,正常颈髓结构已无法辨认,这给医院神经外科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配合并完成好这一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神经外科的每名医护人员都在认真准备着。

    2014年1月2日,医院神经外科会议室里挤满了医护人员,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李俊杰,院长助理、医疗事务部主任倪冬梅,组织护理部、信息通讯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呼吸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主任,以及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科的专家们,与美国的神经外科专家Ayaz H Malik医生团队对汗青的手术进行详尽的术前讨论。Malik医生指出,患者为神经纤维瘤病,多发而且致命的肿瘤位于高位颈髓腹侧椎管内,手术中肿瘤如何暴露就是一个最大障碍,并且要在不损伤脊髓功能前提下彻底切除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保证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唯一手段。而且要分次完成二到三个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参与会诊的专家们与Malik医生详细确定了手术时间、流程、麻醉、器械、体位等细节。大家信心十足,并表示将全力以赴配合做好手术及治疗工作。

    十八个小时,展示大医风范

    1月3日早晨七点,汗青被准时推入手术室。在那里等待的Malik医生幽默地告诉汗青“我的手术刀有魔力,你只要放松地睡一觉,醒来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美好。”麻醉专家已做好麻醉准备。Malik医生亲自为汗青摆好舒适的体位、清洁皮肤,一丝不苟地做着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们紧锣密鼓配合着各项工作。电生理医生Kim和Malik医生的助手Lois和我院神经外科医生精神饱满处在备战状态。在医院信息通讯部的支持下,手术室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神经电生理专家建立实时远程会诊,连接通畅。

    八点半,手术正式开始。这样一个由中美医学界多学科、多专家组成的团队,为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开始了艰苦而又惊心动魄的挑战。手术中,Malik医生认真与助手、同道交流,关键的每一步都做全面的讨论和论证。全程作为Malik医生第一助手的神经外科宗淼副主任医师一同感受着这位来自美国神经外科专家的大医风范、风度、风格。手术中看不出Malik医生任何疲惫与焦虑,眼中充满自信与坚定。在Malik医生的悉心指导下,宗淼医生还利用超声吸引技术顺利完成了颈髓第二个肿瘤的切除手术。Malik医生对宗淼医生清晰的思路、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配合充分认可,以及对手术麻醉科、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等各部门的全力配合给予高度赞扬。

    1月4日凌晨一点半,手术结束,多发高位颈髓腹侧肿瘤顺利切除,切除彻底、颈髓及神经功能保留完好。65岁的Malik医生及他的团队、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科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台上整整奋战了十八个小时。期间有人提示Malik医生吃点东西以免体力透支,他淡淡地说“我的病人还在手术台上,我一刻都不能离开。” Malik医生一直坚守在手术台,手术结束时快乐的唱歌欢呼驱散了大家的疲劳。

    常人站十八个小时,也是无法忍受的,而他们却还要精神高度集中、不容一丝一毫疏忽地做手术。这就是医生,在生命面前是不知疲倦的“战士”;这就是白衣天使,在救死扶伤面前化身的“超人”。“what can we do? ”为了一个年轻的生命,Malik医生无私、敬业的大医精神,所有医护人员的精诚协作,令人动容。为什么我们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患者爱的深沉;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坚持,因为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汗青的第二个手术于1月6日历经近十个小时完成,顺利切除了腰椎管神经肿瘤,神经生理功能保留完好。至此椎管内的肿瘤已全部切除。

    搭建优质平台,服务更多患者

    手术第二天,汗青便能够下地行走,足内翻畸形开始有外展动作。看到手术这样成功,汗青父母紧锁的眉头松开了,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倍感欣慰。医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百忙之中来看望汗青,并和Malik医生充分交流,Malik医生也表示医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好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技术人才,非常愿意为医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些事情。为了进一步指导汗青康复,Malik医生一行每天按时查房,了解汗青的康复情况,指导下一步治疗。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投射进来,明亮而温暖。看着汗青一步一步走起来,我们祝愿这个阳光孩子能够更好更快地康复。同时,也期盼医院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平台、更得力的举措,聚集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医疗专家。让一个个生命在这里重生,让生命之树长青。

(神经外科、医疗事务部、党群工作部联合供稿  文/图  贾翠燕  倪冬梅  宗  淼 贾伟锋 赵慧君)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