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便血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6 16:10:19

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常见的便血的原因有:

 

一、肛门疾病导致的便血:  
1、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出血常见点滴不已,亦可射血或仅在手纸上带血。
2、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自行缓解的周期性疼痛。

3、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剧。

 

二、直肠疾病导致的便血:
1、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呈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多,儿童常见。
2、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液及血,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大 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应高度重视。
3、放射性直肠炎也可大便带血,但应有放射治疗史。

 

三、结肠疾病导致的便血:
1、结肠息肉。
2、结肠癌:常见于左半结肠癌,患者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见大便次数增多,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见便血,且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伴有腹痛。

 

四、食管、胃、小肠导致的出血常常为柏油样、暗红或鲜红色,本文不赘述。

 

 

根据便血的颜色及性状可以判断疾病吗?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速度。

 

 

一、鲜血便

多为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鲜血便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直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也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二、脓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脓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炎症。以下是几种常见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三、黑便

是指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称为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黑便,往往伴有呕血、心悸、乏力、贫血等其他症状体征。若出血量较少,而且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肠液的作用排出的大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四、隐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大便中的少量血液成分。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应进一步检查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存在。

 

 

便血患者需要那些检查

 

便血患者需要做的检查项目

1、肛门指诊。

直肠指诊是及时发现直肠癌及初步诊断直肠肛管疾病的一种可靠而又简便的方法。

2、肠镜检查。

确定痔粘膜是否有出血点或出血倾向。

3、腹部检查。

溃疡性大肠炎可在左下腹部触及香肠形肿块,为挛缩而增厚的结肠。

4、化验检查分析。

1粪便检查:怀疑感染性肠病者,应做粪便细菌培养查找致病菌,以便针对致病菌选择抗菌药物。

2)血及骨髓检查要做血小板计数、凝血机制以及骨髓涂片等方面的检查。

3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肠腔粘膜表面的病变,诊断率很高。

(4) 大便隐血试验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  

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都会出现大便带血。

 

常见肛肠疾病便血的特点

 

1痔疮:大便带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

2肛裂:肛裂导致的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

3、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多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4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便频等;

5直肠癌:血色鲜红或暗红,呈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现脓血便并伴有肛门直肠下坠、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