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6 10:59:44

慢性鼻窦炎患者常因鼻塞、流涕、头痛而就医,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往往存在鼻腔、鼻窦引流通道异常的情况,需要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许多患者认为手术成功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手术本身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对手术的效果,疾病的预后起重要的作用。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将这三个阶段的处理贯穿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手术前期大约1-2周,一般可在门诊完成。需要应用抗生素、鼻喷激素、口服激素等药物 ,目的是减轻鼻腔、鼻窦粘膜水肿,控制炎症,为手术做准备。手术前期规范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手术视野,缩短手术时间,更好的区分粘膜病变程度,有利于术后鼻腔、鼻窦正常功能的恢复。

    手术期指住院手术时间,大约7-10天。术前检查,保留鼻窦CT、心肺功能、感染指标等,手术后需应用抗生素、促排药物等治疗,术后24-48小时取出鼻腔填塞物,开始应用鼻腔冲洗等局部药物。

手术后期:鼻内窥镜手术后3-6个月需要到门诊定期复查,鼻腔换药。手术后期是患者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也是决定鼻窦炎预后的重要环节。患者出院后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了,常常不按时复诊,最后导致鼻窦炎复发、鼻腔粘连等。手术后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为术腔清洁阶段,大约在术后3周内,本阶段的特征是术腔陈旧性淤血,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粘膜创伤性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大量干痂形成。需要进行术腔清洁和抗感染治疗,要求患者出院后每周1-2次复诊换药。 第二阶段为粘膜转归竞争阶段,大约在术后3-8周,本阶段的特征是窦腔粘膜水肿,囊泡生成,术腔粘连,肉芽组织增生。治疗原则是清除术腔囊泡,保持窦口通畅,清理术腔内囊泡和肉芽。要求患者每1-2周复诊换药一次。第三阶段为上皮化阶段,大约在术后8-6个月,本阶段的特征为粘膜基本上皮化,鼻腔通气良好。 治疗原则为定期随访,要求患者12个月左右复诊一次。

需要再次强调系统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功能性鼻窦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手术是为了恢复鼻腔、鼻窦的引流通道,鼻腔、鼻窦粘膜炎症需药物治疗方可消退,无论是手术创面恢复还是鼻腔鼻窦粘膜炎症消退均需要规范的用药和术后复查。

(耳鼻喉科供稿 文于春刚)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