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对于医院主要的印象就是弥漫在走廊里的来苏水味道。对于医生的印象就是白大褂,严肃,不苟言笑,所有说的话如圣旨一般必须照做,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再就是医院大楼上的“救死扶伤”几个大字,当时对于这几个字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医院不就是看病的地方嘛。
后来自己考取了医科大学,逐步学习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等课程,后来从见习到临床实习,才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患者,但那时还仅仅停留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层次,不可能深入了解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患者家庭的影响。只是到了自己参加工作,独立完成病人的救治工作的时候,才算开始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和“救死扶伤”几个字的真正认识与理解。治疗的病人经济条件有宽裕的,有一般的,也会碰到极为拮据的。而当遇到后者的时候,真是需要为病人精打细算,唯恐多做一项检查,多用一样药物。因此,独立工作之初,为一位口袋里只有几百块钱外地打工的阑尾炎患者做了手术,几乎不用药物,第二天病人情况稳定出院,结算下来还略有富余,自己为此多少有些得意。随着工作年限和临床经验的不断增加,开展的手术也不断增加,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或者出现了并发症,这时再接触病人及家属的时候,就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内疚感。虽然可以用目前治疗手段及技术只能达到目前水平或者很多并发症难以彻底避免来为自己推脱,但是还是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压力之中。而摆脱这种压力的最好办法则是及时总结经验,从前一次治疗的不足中找原因,在接下来的临床工作中通过技术改进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020年新年之初,新冠疫情在武汉和湖北爆发,一时间人心惶惶,党中央及时采取各种防控措施,调集全国大批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稳定了人心,人们的生活才慢慢恢复正轨。这些曾经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无愧人民勇士的称号,也是我们医师的杰出代表。
因为疫情的影响,部分患者因为自身或者客观原因不能到到医院及时就诊。我们急诊收治的一位糖尿病足的患者,因为自己单独生活,行动不便,直到病情非常严重,才被其亲属从家中接到医院看病,就诊的时候一只脚已经完全坏疽,足部的骨骼暴露,部分松动,并有随时脱落的可能,另外一只脚也已经发生了溃疡,溃疡面上甚至可以看到蠕动的蛆虫,病人创面散发着难闻的腐败气味。收住院后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最终康复出院。事后家属非常感谢,向我讲述他们当时最大的担心倒不是病人的预后,而是这种情况我们收不收住院的问题。
其实,并不一定要像院士或者著名教授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丰功伟绩才算真正的医生,能在治疗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患者的疾苦,并愿意为其减轻痛苦及治愈疾病做出自己应做的努力,以及尽力不增加其花费,不增加其经济负担就是在努力践行一位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就是一位称职的人民医生。
(心脏血管外科供稿 文/董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