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我国400余万医生将要迎来首个“中国医师节”。多年来,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用“无疆的大爱”护佑着13亿百姓的健康。北京电力医院现有医师450名,作为全国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护佑健康!近期,医院将举办系列活动,共同庆祝第一个“医师节”的到来。
众所周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人”,是推动健康中国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174.9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98.8万,执业(助理)医师339万。
4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不断夯实。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4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1.82人,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6.28人。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目前,全国卫生健康领域共有211名院士,61名“国医大师”;共有67人获得“白求恩奖章”,59人获得劳动模范称号。在2000年至2017年间,医学科研共获得59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屠呦呦和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了医师队伍的后续发展,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正在稳固成熟。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深化医教协同,构建起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目前,我国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40万人,已经多渠道加快培养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人才,累计培训全科医生25.3万人,定向免费培养了3.8万名本科医学生,基本实现了为中西部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本科医学生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累计参加岗位培训700余万人次。”
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国家卫健委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和制度规范,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和公开化。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该委一共发布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指导,逐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质控组织体系,提升了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化水平。
在我国,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约为81.83亿,较2016年和2014年分别增加3.16%和7.64%;出院人次数约为2.43亿,较2016年和2014年分别增加7.55%和16.27%。“我国的医疗资源供给正在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郭燕红表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得到高度重视。
通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医疗质量呈现“四升一降”的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部分专科、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续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
北京电力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秉承“仁诚博精”的院训,扎实奋进,在为“一型四化”现代医院的创建进程中继往开来,拼搏进取!
(医务部 党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