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我院成功切除并修复一例颅内外沟通面神经瘤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7-12-18 10:42:07

  近日,在神经外科和麻醉科、手术室的大力帮助下,由耳鼻喉科主任李健东教授主刀,为一位患者切除了困扰10年之久的面神经肿瘤,成功进行了一期面神经移植修复手术。这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侧颅底手术方面的综合实力达到了国内领先的高度。

  这名患者来自江苏,为治疗面瘫走遍了大江南北,扎过的针灸、喝过的汤药、贴过的膏药不计其数。此前,他对李健东早有耳闻,只是对手术有惧怕,心理上更愿意尝试保守的治疗方法。  

  到院后,李健东热情地接待了他,经检查是肿瘤性面瘫。患者仍然将信将疑,因为他曾经做过几次脑ct和核磁,检查报告都没有问题。但一个小时后,当他看到我院拍出的乳突高分辨率CT图像后,当即同意住院接受治疗。

  在耳鼻喉科病房,医生们为他做了一系列专业的面神经功能检查。其中增强MRI显示,肿瘤不光破坏了中耳和内耳,甚至突破了硬脑膜,侵犯到内听道,将蜗神经、前庭神经都挤压得不显像了,打了造影剂后,肿瘤强化明显,白色清晰的轮廓像一枚弯弯的香菇,这意味着肿瘤有非常丰富的血供,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术中无法控制的出血。神经外科主任孙彦辉、副主任宗淼参与了病例讨论,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了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对大脑和小脑的牵拉,医生们术前讨论研究决定,耳鼻咽喉科和神经外科共同上台,为患者采取耳囊入路切除肿瘤。

  随着时间的流逝,手术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医生们在患者的头颅侧方做了一个大大的C形切口,横断并结扎外耳道,切除外耳道、鼓膜、中耳的所有皮肤、骨质和粘膜,阻塞咽鼓管,切除乳突所有气房,用金刚石电钻轮廓化面神经、颈静脉球、半规管和窦脑膜角。然后半规管、耳蜗等内耳被依次切除,进入内听道蛛网膜下腔。又经过半小时的缜密操作,医生们最终将长达4cm的哑铃状暗红色的肿瘤完整切除。由于有麻醉科手术室的精心配合,加上大部分手术操作在显微镜下完成,患者这个超大手术全部出血不足20毫升。

  李健东在患者的颈部另行切口,切取了3cm的耳大神经,在显微镜下,李主任把它与面神经的两侧断端吻合在一起。另外又在患者腹部切取大块脂肪填塞了耳后的术腔。

  做了三个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渡过了关键的一天,第二天转回耳鼻喉科病房,第三天即可下地自由活动了,没有明显的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是最复杂的颅底手术,一般来说只要医生能将肿瘤完整切除,并能修复颅骨缺损,即为很大的成功了。本例切除肿瘤、一期同时修复神经缺损,既将移植的神经从颅内引到颅外,又成功地封堵了脑脊液的出口。这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侧颅底手术方面的综合实力达到了国内领先的高度。

  在此,专家也要提醒业界同道,面瘫非小病,有几十种病因,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而治。普通的脑ct在面瘫领域往往意义不大,一定要做更精细更专业的影像学检查,以免遗漏一些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  

(耳鼻咽喉科 供稿)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北京电力医院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