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四季科普-13:易被误诊的眩晕性疾病——耳石症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7 14:16:02

发布时间: 2014-11-14 10:04:28   作者:本站编辑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眩晕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在北京电力医院门诊,以眩晕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很多,而眩晕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亦称耳石症)是老年人眩晕中最普遍的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颈椎病等与眩晕症状相关的疾病,耳石症易被误诊。更有甚者反复眩晕发作,住院输液治疗收效甚微,经耳鼻咽喉专业检查后,按照医生指引躺在诊床上做几个动作,十余年的眩晕顽疾一下子解决了。

    耳石症并非外耳道耵聍,而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外周前庭疾病。病理基础是内耳前庭器官内附着在耳石膜上的耳石异常脱落,在内淋巴液中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耳石随着液体流动而运动,刺激前庭毛细胞,导致机体产生强烈的眩晕感。主要表现为在头位变动时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患者往往有濒死感、异常恐惧,但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秒,极少超过1分钟,在变位检查中可以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尽管部分患者能自愈,但仍有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数月乃至数年。

    让我们来看看耳石症眩晕的两大特点:1、头部运动或体位变动出现旋转性眩晕;2、持续时间往往仅为数秒。

    由于耳石症是异常脱落的耳石引起的眩晕,经过检查确诊耳石症后,通过手法体位复位法,让异常脱落的耳石去到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后,耳石就不再引起内淋巴液的移动,也就不会引起眩晕发作,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部分患者手法复位后会有轻度的头晕不适感,可以口服药物辅助治疗及习服训练;少数手法复位后会有眩晕再次复发,往往为多管受累或复位过程中发生耳石移位者,则需再行检查重新判断耳石的侧别和半规管后再次行手法复位治疗。

 (耳鼻咽喉科供稿   文/图  林运娟)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