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 日起检验科开展新项目——血清脂肪酶检测,使临床在诊断胰腺疾病方面获得更加可靠的依据。
脂肪酶(LPS)是消化道中水解中性脂肪的重要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胃和小肠粘膜也有少量产生,胆盐和钙能增强其活性。正常血液中,仅有少量脂肪酶,血中脂肪酶易被肾脏清除,当胰腺分泌亢进,胰管受阻或胰腺受损伤或坏死时,脂肪酶逆流或直接释入血液,使血中脂肪酶活力增加。
脂肪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 脂肪酶测定是胰腺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在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LPS)与淀粉酶(AMY)呈平行性改变,发病4-8h内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24h达高峰,持续8-14天。而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即开始升高,12~72小时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AMY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短,LPS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长,AMY和LPS进行联合诊断,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而且脂肪酶的测定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较高。
2、急腹症:脂肪酶升高还可见于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脂肪组织破坏、肝炎、肝硬化也会增高,但升高幅度不大。
3、脂肪酶活性增高还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或结石致胰腺管阻塞、肝脏疾病、手术及慢性肾脏病等。
4、鸦片类药物也可导致脂肪酶的活性升高。
5、急慢性肾病时血清脂肪酶的活性也可升高。
6、做为腮腺炎和巨淀粉酶血症时鉴别诊断指标:腮腺炎和巨淀粉酶血症时血清脂肪酶不升高,此点与淀粉酶不同,可用于鉴别。
7、在慢性胰腺炎后期,腺泡组织被严重破坏,导致进入循环的酶量减少,使脂肪酶活性降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医院今后的发展贡献力量。
(检验科供稿)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