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回收的介入新技术,推动北京电力医院血管介入专业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迈上新台阶。
患者因骨折治疗后,复查时发现左下肢肿胀,门诊超声检查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并累及左侧髂静脉,属于肺动脉栓塞高危患者。心血管外科决定为病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以往对此类患者一般采取放置滤器,放置后无需取出,考虑到患者年轻,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确的诱因,诱因解除后再次发生血栓的风险较小,对于此类患者更适合放置可回收滤器。当然,可回收滤器释放和取出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尤其是滤器的取出需要在X线透视下用特殊的圈套器挂住滤器顶端的回收挂钩,然后整体收入到回收鞘内,遇到滤器位置发生倾斜时回收非常困难,并且穿刺和回收过程中有血管损伤大出血等风险。在导管室马凤云主任和杨云护士长及阮剑洪技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黄金洪主任及董建德副主任医师成功为患者植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并于1个月后成功取出滤器。两次介入手术都非常成功。患者及家属对整个治疗过程都非常满意。
黄金洪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更易发生。对中央型深静脉血栓或者有抗凝禁忌的病人,目前主张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滤器有永久性、临时性和可回收性三种,其中可回收性滤器因其既可以回收成为临时性滤器,也可以长期放置成为永久性滤器,灵活性比较大,适应的患者更广。
近期,医院心血管外科已经成功开展了6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选择。
(心血管外科供稿 文/图 董建德)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