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科普-64:新生儿的哭声你听得懂吗?
新生儿“说的能力”就是哭的能力。哭是新生儿唯一的语言,如果新生儿出生没有哭,医生会立即进行抢救——哭象征生命,哭声大小衡量生命的质量。从新生儿出生的那一声啼哭开始,新生儿的护士就要学会听懂这种特殊的语言。
一、健康性啼哭
新生儿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新生儿正常的啼哭一般每日4~5次,均无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时较短。如果你轻轻触摸他或朝他笑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就会停止啼哭。
二、饥饿性啼哭
这种哭声带有乞求,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你用手指触碰宝宝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若把手拿开,不给喂哺,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还会露出笑容。
三、过饱性啼哭
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胸部抱起来,哭声会加剧,甚至呕吐。过饱性啼哭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但要注意溢奶。
四、意向性啼哭
啼哭时,新生儿头部左右不停扭动,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妈妈来到宝宝跟前,啼哭就会停止,宝宝双眼盯着妈妈,很着急的样子,有哼哼的声音,小嘴唇翘起,这就是要你抱抱他。
五、尿湿性啼哭
啼哭强度较轻,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宝宝就不哭了。
六、亮光性啼哭
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当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逐渐改变过来。
七、寒冷性啼哭
哭声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宝宝加衣被,或把宝宝放到暖和地方时,他就安静了。
八、燥热性啼哭
宝宝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当为宝宝减少衣被,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九、困倦性啼哭
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这就是习惯上称的“闹觉”。宝宝闹觉,常因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空气污浊、过热。让宝宝在安静的房间躺下来,很快就会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十、疼痛性啼哭
打针吃药、突如其来的声音或硬物压在身下等,都造成疼痛性啼哭。哭声比较尖利。安抚一会儿宝宝就会安静下来。
十一、便前啼哭
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蹬。
十二、阵发性剧哭
突然剧烈地哭闹起来,且非同寻常,一阵一阵的,无论怎样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过一会,可能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哭。
十三、突发尖叫啼哭
哭声尖叫般的哭声,同时伴有一阵阵的青紫、脸上及四肢肌肉抖动,多在出生时有窒息史或产伤。
哭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表现,是新生儿表达需求和痛苦的唯一方式。身体出现任何不适或病变,新生儿都会通过哭这种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比如:阵发性剧哭、突发性啼哭。护士如果能及时把握和辨别新生儿的哭声,尽早发现其啼哭原因,学会简单的判断,有助于早期发现患儿病情。
(妇产科供稿 文/李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