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们含辛茹苦十月怀胎生下宝宝,本是人生中一段特殊而又难忘的经历。当妈妈享受着宝宝带来的幸福与喜悦时,也面临着妊娠与分娩带来的身体劳累、疼痛、盆底肌松弛,甚至产后抑郁的困扰。同时,产妇产后会出现耻骨痛、腹肌松弛、关节弹响、手指晨僵、体力耐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可能因为手部肌肉力弱而打不开矿泉水瓶。
导致产妇们出现这些症状的是怀孕期间体内自然分泌的一种激素,医学上叫做松弛素在作怪。科学家发现松弛素已经90多年了,在人类的生殖系统、肝脏、肾脏、心脏、大脑都有松弛素的影子。当准妈妈怀孕后三个月,松弛素分泌会逐渐增加,四个月左右达高峰,之后稍下降,一直维持至分娩。松弛素的分泌对维持正常妊娠和分娩非常重要,它会参与促进乳房和阴道生长、促进子宫内膜发育和蜕膜形成、松弛子宫平滑肌、促进宫颈生长和重构、松弛耻骨联合等多种生理过程,并促进分娩过程顺利进行。产后松弛素会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松弛素是多靶器官激素,它的生理作用会导致盆底肌松弛、耻骨分离,其他关节韧带松弛而带来关节弹响、疼痛、耻骨痛,严重者出现尿失禁等正常。我们了解了孕产期的生理过程,就不难理解产妇关节弹响的原因。
那关节弹响是如何发生的呢?
关节弹响包括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
生理性关节弹响
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成人关节在处于一定时间的静止状态,受到突然的牵拉或屈伸,常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病理性关节弹响
由于关节的损伤、结构的改变,致使韧带松弛,在运动时就会因上述组织的摩擦而产生弹响。
如何进行产后康复呢?
精准个体化评估、个体化康复方案、跟踪管理和居家指导,让产妇能看好娃的同时,尽早恢复至产前的状态。产后身体内的松弛素没有完消退,关节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运动前要先激活深层肌肉和提高核心稳定性,再加强髋周肌力和盆底肌肌力,并进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等。包括
(1)深层稳定肌(腹横肌训练):仰卧位,屈髋屈膝状态双腿夹紧球,训练过程中骨盆保持稳定,吸气准备,呼气腹部紧绷;
(2)臀肌激活:通过高台腿步行,下肢弹力带等训练激活臀肌。
产后康复训练原则:
(1)遵从医生及治疗师指示,如有疼痛加剧、阴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要以休息为主。
(2)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过早的激烈运动会使骨盆负荷过大,增加子宫脱垂及关节损伤的风险。
(3)锻炼盆底肌时,应排空尿液防止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一般恢复分三个时期,即黄金期(24天至3个月)、理想期(3个月至半年)和有效期(半年至一年),无论产妇处在哪个时期,开始运动永远都不晚。产后早期进行康复的重要意义在于尽早恢复机体功能,预防疼痛和损伤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