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四季科普1141:平均动脉压的意义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20-05-07 09:37:08

  血压作为一种定量信息,给我们至少提供了4个数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和脉压差(PP),然而如果问一个麻醉医生:您认为手术中的血压高到什么程度,或者血压低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您需要开始干预?

  这时候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大多数麻醉医生自觉不自觉地都使用收缩压来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比如收缩压到180mmHg的时候,我要开始降压了,或者收缩压低到80mmHg的时候我就要提提血压了。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可能认为收缩压等同于提供器官灌注的压力。然而,更多的文献报道患者平均动脉压长时间低于55-60 mmHg与其术后重要脏器的并发症息息相关。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无论测量点在哪里(比如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或颈动脉)MAP都应该是相似的。当我们同时监测上下肢血压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某一时刻,上下肢血压不同的情况下MAP居然非常相近,这无论如何用MAP = 1/3 SBP + 2/3 DBP这个公式都是计算不通的。那么MAP是如何计算的呢?飞利浦有创监测模块的说明书注明:监测开始后,监测仪首先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压力,然后再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单位时间是从舒张期结束到下一次舒张期结束。监护仪每秒更新一次结果并抑制伪像。看到这句话,有些同学可能要惊呆了,这意味着大多数人以为MAP是根据SBP和DBP推导出来的,但实际上,在有创监测时,MAP是监护仪直接测量出来的数值,反而SBP和DBP是间接测量的,根据高频率采样的波形拟合和滤波,根据算法(各厂家的专利)推导出来的SBP和DBP。教科书上其实也是说明的,MAP =( SBP + 2 x DBP )/ 3,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自动化无创性测压法(NIBP)的情况下估算MAP,这个公式显然是不能用在有创的动脉血压(ABP)的监测。飞利浦的技术说明书也指出:因为NIBP探测的是血流,而ABP测量的是压力,故NIBP和ABP没有直接的联系。

  根据飞利浦的有创监测模块说明,MAP是通过测量有创动脉血压曲线下的面积并除以心动周期得到的,这个心动周期在计算上就是指从舒张期结束到下一次舒张期结束。

  在了解了如何计算MAP以及MAP和SBP的区别之后,我们应该明白MAP其实更加实用可靠,因为是计算曲线下面积,所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小。事实上,因为中心动脉SBP往往低于外周动脉,股动脉穿刺后测得的SBP通常也是低于桡动脉的,但MAP基本不受影响。

  临床上有些患者锁骨下动脉有斑块或狭窄的话,对应远端的桡动脉SBP也会受极大影响,但MAP受的影响则小的多。在心脏手术时有时候开胸器撑开时压迫了头臂干或其他近心端动脉,远端桡动脉SBP也是偏低的,这时MAP就更加具有参考意义了。而且SBP受血管弹性影响更大,远端动脉弹性减弱,信号衰减,种种因素都影响了SBP的准确性。在有创监测系统中,除了动脉置管的位置和通畅性以外,该系统是靠液体来传递压力,也可以说是一个液压系统。所以如果液压系统里存在气泡,或是管壁过软的话,势必会影响压力波形的传递,对SBP和DBP的计算造成影响,但我们知道,MAP是受影响最小的。

  

                                                                                (手术麻醉科供稿  文 于丽云)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