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时应当如何饮水,也是治病的一部分。药物对水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这主要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有关。
一 、需大量喝水服用的药物
1. 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强的松等。多饮水可稀释其在消化道的浓度,保护消化道。
2.喹诺酮.磺胺类.抗病毒药:可引起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等,代谢产物易在尿中析出不溶性结晶。
3.盐类泻下药:如硫酸镁.解热镇痛药.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泻下或出汗丢失的水份需及时补充,防止水盐代谢紊乱。
4.服用可能引起口干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5.服用胶囊类药物:胶囊易粘附在胃壁上,溶化的药物不能均匀散开,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不能迅速形成一定的浓度,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二、需少量喝水服用的药物
1.抗酸.保护胃黏膜药物:如硫糖铝和氢氧化铝凝胶。药物被过多水稀释,覆盖在受损胃黏膜的药物减少,保护治疗作用减弱。
2.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具有较强吸附力,均匀覆盖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
三、服药后不宜喝水的药物
1.止咳类药:如止咳糖浆,一般服完5—10分钟不宜喝水。此类药物较粘稠,会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与患处消炎止咳,若喝水多,会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
2.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或需迅速起效的口崩片: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饮水会将口中的药物冲入胃里,影响疗效。
3.咀嚼片:口腔中咀嚼或含服使片溶化后吞服的片剂。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
四、不宜热水服用的药物
1.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遇热后易氧化分解而失去 药效。
2.助消化类: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
3.含活性菌类药:如复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遇热后活性菌被破坏。
4.活疫苗类: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等。 热水会使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药剂科供稿 邢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