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有1/2~2/3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近1/3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发生骨折,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非糖尿病者高2~6倍,骨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恶化,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与下列因素有关:
1、高尿糖可致渗透性利尿(多尿),致钙、磷从尿中大量流失,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2、胰岛素能够调节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的胰岛素量很少或胰岛素作用降低,就减弱了成骨细胞的功能。
3、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4、当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及神经损害时,身体吸收的营养无法及时通过血液向骨骼供给,就造成骨骼缺少营养和容易骨折。
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措施:
1、积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越好,患骨质疏松的儿率越小。因此,积极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戒烟戒酒。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或茶水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进而发生骨质疏松症。
2、食物补钙。糖尿病患者还要合理控制饮食,保持均衡营养。每日钙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克。还要接受足量的阳光照射,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钙的吸收。
3、积极适量运动。进行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及其他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防止骨折。
4、配合药物治疗。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应补充元素钙500~1000毫克。此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
(内分泌科 宋丽影 供稿)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运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