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劳动午报》10月28日采访药剂科副主任牛向平:『安全用药』一点都不简单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7-01-18 14:02:09

  

《劳动午报》10月28日采访药剂科副主任牛向平:

『安全用药』一点都不简单

专家提醒:用药讲究多还需遵医嘱

  10月18日,在2016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暨第一届中国药品安全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保障用药安全需要监管部门、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公众以及媒体的共同参与。安全用药就是根据患者个人的基因、病情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的选择药物,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对于用药还存在着各种误区,对此,专家提示用药需谨慎,还要遵医嘱。

【误区】 概念模糊市民大多凭感觉用药

  “什么是安全用药?药盒上不是写着吗,按说明吃就该没问题吧!”采访中,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安全用药的概念,他们普遍认为,只要看药品说明吃就可以。

  很多市民向记者反映,因为所有药物中都有药物说明书,所以医生都不再另作医嘱,只是简单地叮嘱患者按照药物说明用药就行。但是问题来了,药物说明书是普遍性的,并不完全针对个例患者,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如何安全用药呢?

  记者发现,有的药物说明书上标注的很详细,不同年龄、不同病症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服用剂量,但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上只标注了每日、每次的剂量,不分病症程度。

  甚至有的药物说明书上标注的服用剂量很含糊。43岁的赵华拿着一盒还没吃完的药对记者说:“这是我上次生病吃的药,说明上写着每天两次,一次两到四片。”对于“两到四片”的表述赵华表示很模糊。“说实话,我并不完全清楚到底该吃多少。如果自己感觉病情较重,就吃四片,特别是首次用药,我都习惯加量服用,觉得这样药效会好一点,等到病情有所好转了,就改吃两片,慢慢减少用量,直至停药。”

  像赵华这样凭感觉用药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

  “每次生病,医生开的药我几乎没有吃完过,只要病症稍微好一点,我就会停药。”市民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的时候,医生明明叮嘱药物要分饭前和饭后不同时段服用,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总不能按要求服药。对此,他也并不在意。“饭前、饭后之间也就半个多小时,反正都是要到肚子里的,早一会或晚一会应该没有太大差别。”

  抱有李涛这种想法的市民并不少见,他们并不在意服药是否科学,仅仅认为把药吃进肚子里就万事大吉了。而对于是否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内容,更是一问三不知。

  症状较轻者常常自己“对症下药”

  现在,很多市民习惯到药店买药,自己给自己“对症下药”。

  “现在的人多少都会掌握一些医学常识,所以有点感冒咳嗽,就自己到药店买点常用药。”28岁的吴燕就是这样的人,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忙,她很少因些小病就去医院就诊,大多数用自己买回的常用药就能治疗了。

  在吴燕家中,记者发现,她的小药箱里装满了治疗感冒、发烧、咳嗽等病状的药品,“这些药,都是我上次感冒自己到药店买的,吃了两三天,觉得好转了,就自己停药了。”很多剩下半盒的药品堆放在一起,翻看吴燕的小药箱记者发现,很多药品的具体说明书已经没有了,而吴燕也只是隐约记得那是治疗咳嗽的药。

  此外,药箱里还有一些马上就要过期的药品,但吴燕一直没有注意。“我从来没看过药品的保质期,很多药不吃了,或者想不起是治疗什么病的,就被我扔掉了。”对于自己这样的用药方式吴燕笑着说:“都是些小病,应该没太大问题,如果病情严重,我一定会就医的。”

  相对于吴燕的漫不经心,职工王鑫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给记者讲述了一次因为吃错药而引发病情加重的经历。“去年春天,我连续几天觉得身体不舒服,一直以为自己得了感冒,没当回事,直到特别难受了,才自己买了几片感冒药吃。”

  王鑫回忆,病症持续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还是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迹象。“咳嗽、发烧等病状让我一度无法起床。”王鑫介绍,后来他在朋友的陪伴下,前往医院就诊才发现,原来自己患的根本就不是感冒,病情也比感冒严重的多。“医生说,幸好来的还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至今王鑫还觉得后怕。

  王鑫一边讲述自己的经历,一边感慨地说:“平时,还觉得自己挺有医学常识的,可是毕竟大多数人都是非专业的,生病用药这个事情,还是得听医生的,才能确保安全用药。”

【保障】

  多环节把关提升药品安全

  为了普及安全用药知识,促进公众身体健康,201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会举行“全国安全用药月”主题宣传活动。当然,要做到安全用药绝不仅仅是消费者一方提高认识的事,还需要监管部门严把药品上市关,生产经营企业严把质量关,医疗机构严把处方关,零售药店严把销售关。

  一组数字足以证明这些环节的重要性。据了解,在我国药品约80%是在医疗机构中销售。而统计显示,我国有40多万家零售药店,销售额占全部药品的20%左右。而为这些环节把关的时候,近年来,我国围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开展不少相关工作。这其中包括,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强临床数据的核查、建设全品种、全链条的药品追溯体系。

  具体说,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严格遵守监管部门核准的配方和工艺。要落实上市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监测、搜集和上报的主体责任,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药品及时采取停售停用、主动召回等措施。

  药品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进货、验收、检验、运输、储存、销售各环节规范操作。要改革药品流通体制,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直接交易,发展分销配送、连锁经营。

【提示】

  用药讲究多还需遵医嘱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发现不少患者在用要上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可以说很不科学。”北京电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牛向平举例说明,“比如,有的人会将保健品当做药品来服用。还有的人用药不当,或者存在过度治疗等现象。”

  对于安全用药,牛向平提示,人们要建立科学的用药习惯、学会了解药盒上的各种标志。“首先需要提示的是,我们要注意药品外包装上都会有批准文号。比如,保健用品是标有一个‘健’字,中药是标字母‘z’,化学药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西药则标的是‘h’。凡是药品都是有国药准字这个标志的,没有这个标志要不然不是药品或者是假药。”

  不少人遇到感冒的症状时,就会狂吃抗生素。对此,牛向平表示,这也是不科学用药的一种表现。“出现感冒,并不代表会有炎症,有时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感冒。所以,不要滥用抗菌药物。”

  此外,在用药剂量、吃药时间、药物储存上牛向平也做了不少提示。“需要指出的是,成人药不要滥用到小孩身上。还有不少老人中存在着重复用药的现象,在专业上我们叫做不合理联合用药。比如,感冒时有人会吃同类型的药很多种,这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于吃药的时间,不少人在饭前、饭后这些字眼上也存在误区。”牛向平介绍,“在时辰药理学上,饭前是指饭前半小时,除非标注饭后立即服用,否则都是指半小时后。如果不按正确时间,会导致药物起效不好。吃药尽量用清水,有人会用茶送药。其实这是个错误的做法,茶水有茶碱成份,会促使药物瞬间释放药性,换句话说是很快失效。还有一个小窍门可以推荐给大家,有的人吃药时总是送不下去,其实胶囊低头送服更容易,药片则是仰头送服。”

  关于药物储存,牛向平还是强调要注意说明书上文字。“比如,要注意室温、阴凉这些字。还有有效期也很关键,这里要区分几个文字的意思。如果有效期没有具体的日,则是指到相应的月底。再有比如失效期标注的是3月,则是指有效期到上一个月底。还有一定要将外包装还有的说明书读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这些都要关注。”

                                                                       (劳动午报记者 盛丽 王路曼)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北京电力医院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