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主动脉夹层-大动脉的“不定时炸弹”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9 15:08:12

近日,心胸血管外科收治了两名主动脉夹层患者,一例为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性,48岁,急性胸痛入院。来院时急诊主动脉CTA显示从升主动脉到髂动脉全程剥离,病情危重,随时可能猝死,收入我科后给予加强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最为合理的治疗护理计划,患者病情经过了急性发病、顽固性高血压、肺组织广泛炎性渗出、严重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夹层血栓形成、炎症吸收等过程,呼吸机治疗884小时,经过两个月医护人员日日夜夜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病情过渡到慢性期,相对稳定后进行了开放手术治疗(孙氏手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手术),效果相当满意。另外一例为Ⅲ型主动脉夹层,病情相对稳定,经过精心的准备,在手术室、麻醉科、导管室的全力配合下,在导管室全麻下经腹股沟切口实施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将胸主动脉破口封闭,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心胸血管外科自从2001年开始开展大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收治了数十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包括保守、介入及手术治疗,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主动脉夹层是一非常凶险的疾病。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据统计,该病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达25%,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故医学上将该病总结为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也有人称之为大动脉的“不定时炸弹”。
  主动脉夹层的病因:1、主动脉结构异常:如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我们熟知的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和男排运动员朱刚都是这些原因,而倒在运动场上的。2、血流动力学改变: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所以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3、外伤:外部作用力作用于主动脉,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出现夹层。4、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主动脉夹层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的发病年龄在45~70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病人只有13岁。 
  根据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的位置和夹层累及的范围,目前医学上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最广泛应用的是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类法。Ⅰ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B型。1970年,Stanford大学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种主要依据近端内膜裂口位置的分类方法: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如图1)。

疾病症状

1、 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衰、晕厥、甚至突然死亡;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2、 主动脉分支动脉闭塞可导致相应的脑、肢体、肾脏、腹腔脏器缺血症状:如脑梗死、少尿、腹部疼痛、双腿苍白、无力、花斑,甚至截瘫等。

3、其他的情况还有:周围动脉搏动消失,左侧喉返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声带麻痹,在夹层穿透气管和食管时可出现咯血和呕血,夹层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表现为呼吸困难,压迫颈胸神经节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肺动脉出现肺栓塞体征,夹层累及肠系膜和肾动脉可引起肠麻痹乃至坏死和肾梗死等体征。胸腔积液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常见体征,多出现于左侧。

辅助检查

  确诊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是: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检查(MRA)或是直接的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

1、胸片

  普通胸片就可以提供诊断的线索,对于急性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发现胸片中上纵膈影增宽,或主动脉影增宽,一定要进行进一步CTA等检查,明确诊断。

2、主动脉CTA

  是目前最常用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其敏感性达90%以上,其特异性接近100%。CTA断层扫描可观察到夹层隔膜将主动脉分割为真假两腔,重建图像可提供主动脉全程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其主要缺点是要注射造影剂,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而主动脉搏动产生的伪影也会干扰图像和诊断。

3、主动脉MRA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与CTA接近,核磁所使用的增强剂无肾毒性;其缺点是扫描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循环状态不稳定的急诊患者,而且也不适用于体内有磁性金属植入物的病人。

4、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

  目前,尽管主动脉血管造影仍然保留着诊断主动脉夹层“黄金标准”的地位,但已基本上为CTA取代,因为DSA是有创检查且需使用含碘造影剂,目前多只在腔内修复术中应用而不作为术前诊断手段。

5、超声检查

  其优点是无创,无需造影剂,可定位内膜裂口,显示真、假腔的状态及血流情况,还可显示并发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及主动脉弓分支动脉的阻塞等情况。但同时也受患者的肥胖等情况限定,经胸超声随简单易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如经食管超声,但经食道超声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等,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往往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血管腔内超声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项目,可清楚显示主动脉腔内的三维结构,诊断真确性无疑高于传统超声,但因其为血管内操作,主要应用于微创介入治疗时对夹层破口和残留内漏的判断上。

疾病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腔内介入修复技术丰富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性减小,安全性增加。

1、保守治疗

  对于急性夹层的患者,无论我们进一步要采取何种治疗手段,首先应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控制血压,控制疼痛。通常需要应用强有力的药物,如降压的硝普钠,镇痛的吗啡等。而对于情况危急的患者,往往需要急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急诊抢救手术,但也意味的极高的风险和死亡率。

2、手术及介入治疗

  在患者情况适当稳定后,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夹层的类型而定。就目前的治疗现状而言,对于Stanford B型(即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以微创腔内治疗为主。

  对于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 型(即DeBakeyⅠ型和Ⅱ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有解剖学限制,目前主要是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孙氏(孙立忠教授)手术仍是当前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法。

疾病随访

  再次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腔内介入修复,定期的随访和血压、心率控制至关重要。通过降低血压,降低左心室收缩速率,以减轻血流波动波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可以有效的预防主动脉夹层发生、破裂,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提示:对于急诊胸痛的患者,如果其他常见疾病诊断证据不足,一定要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行主动脉CTA检查(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就可以明确诊断,如果一旦诊断明确,尽早请心血管外科专科医师会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