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的周期变化,对人体有相应的周期性影响。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时辰,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则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的。在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脏腑,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这些规律,根据人体的生物钟日节律,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我们的保健养生。并将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地支代表。
【子时】夜半(北京时间23~01时),又名子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为三更天。子时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中医认为胆主决断,其分泌的胆汁是清纯的精微物质,有“胆汁清明,则头脑清亮”之说。人在子时睡眠充足,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晨醒后头脑清晰,没有黑眼圈。反之,如果子时经常不能入睡,则头脑昏沉,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胆结石。
【丑时】鸡鸣(01~03时),又名荒鸡,为四更天。丑时肝经当令。中医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此时睡眠充足才能够把肝气养起来。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维持人的思维和活动,就无法完成正常的新陈代谢,出现面色青灰,晦暗长斑,性情急躁,易生肝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应避免。
【寅时】平旦(03~05时),又称黎明,为五更天。寅时肺经当令。按照中医理论,肺经是人体经脉气血流注的起始经脉,肝在丑时把血液贮藏并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送往全身。因此,寅时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寅时睡得熟,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日出(05~07时),又名破晓。卯时大肠经当令。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后,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糟粕的过程。此时大肠蠕动加快,有利于大便的排泄。提倡空腹喝水,排除毒素。
【辰时】食时(07~09时),又名早食,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辰时胃经当令。胃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人在此时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现在有些人不吃早餐,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容易出现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因早餐是大脑及全身活动的能量之源,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到人的精力和体力,使人倦怠疲劳、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造成亚健康以致各种疾病。因此,这时一定要吃早餐。
【巳时】隅中(09~11时),又名日禺。巳时脾经当令。脾主运化,主统血,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输布到全身各个脏腑的主要脏器。脾胃为后天之本,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经过脾运化输布到全身。脾的功能
好,全身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则脑力充沛,身体健康,不易得病。
【午时】日中(11~13时),又名中午。午时心经当令。心主神明,人在午时能小憩一下,对养心安神大有好处。午时小憩与子时大睡合称子午觉,中医认为“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
弱。子午都是阴阳交替之时,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这两个时间段休息,对人体非常有好处。
【未时】日昳(13~15时),又名日跌。未时小肠经当令。小肠主吸收,分清浊,能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此时多喝点水,或吃点水果,有利于小肠功能的发挥。
【申时】哺时(15~17时),又名夕食,是古人吃晚饭的时间。申时膀胱经当令。膀胱能贮藏和排泄尿液。此时适当运动能促进体内水液循环,有助于把人体的代
谢废物经尿液排出体外。
【酉时】日入(17~19时),又名傍晚。酉时肾经当令。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因咸入肾,此时肾经已经旺盛,切忌再吃太咸的食物,以免伤肾,因此晚饭以清淡为宜。
【戌时】黄昏(19~21时),又名日暮,为一更天。戌时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脉络,为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的通道。此时心包经气血旺盛,可清除心脏周围的外邪。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可读书、下棋、听音乐、打太极等,以放松心情,也为睡眠做准备。
【亥时】人定(21~23时),又名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安歇睡眠,为二更天。亥时为三焦经当令。三焦具有通行诸气,畅通百脉的作用。人在此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这时可以先用温热水泡脚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能畅通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使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地放松,有利于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