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的概念和作用运动养生法是通过适量的运动来保养生命的方法。古人称运动养生法为动形,即运动形体(身体)的方法,属传统养生学中的六大养生方法之一。传统养生学认为,适量的活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而使人健康长寿。
传统养生学认为运动可以增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使得心脏推动气血在血脉内的运行更加有力,气血通畅和精神饱满;可以增强肺脏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使得呼吸运动更加深沉而均匀,气体交换更加充分,并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功能;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使得运化水谷的能力加强,促进食欲,可以增强肝脏的藏血和主筋的功能,使得肝脏对血量的调节更加协调,四肢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可以增强肾主骨生髓的功能,使得骨骼强健有力,牙齿坚固,耳聪目明,并能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可以增强气血的运行,使得全身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以保持精力充沛,机体强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在血管内的运行,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增强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增加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精力与体力,使人运行灵活,反应敏捷。运动还有延缓衰老和保持青春活力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原则
一、意守、调息及动形的和谐统一
传统运动养生学独特之处在于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所谓“意守”,是指意念专注,即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物上,如在运动养生时将思想集中于调节呼吸和身体运动上来。所谓“调息”,是指调节呼吸,即根据运动的节律快慢来调节呼吸的频率。所谓“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即采用某种形式的身体运动进行锻炼,如人体的运动主要依靠四肢及肩、脊、腰、髋的骨髓及相关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形体运动就是有敖识地锻炼这些骨髓、关节和肌肉,以保持其灵活和健壮。传统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要求在运动前首先要全身放松,平心静气,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去除杂念,将全部思想集中于形体。然后调节呼吸,使呼吸平静自然,均匀和缓,用腹式呼吸调节呼吸的平缓和深度。意守、调息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再开始进行形体运动。
二、运动要适量
所谓运动适量,是指每个人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一般来说,大多数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运动量较为适中,特别是简式太极拳,其架式平稳,舒展轻柔,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形气相随,圆活自然,形神兼备,运动量适中,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一个六十岁的老年人当运动时脉搏的次数为110次,运动后在1小时内能恢复至正常,说明其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高于110次,运动后1小时不能恢复,说明运动量偏大,应适当减少其运动力度。
三、运动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男女性别之间的运动应有所不同,男性的运动量要大一些,而女性的运动量应小一些,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运动形式与运动量也应有所不同,儿童及少年时期正是机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机体各系统器官迅速成熟,青春活力最旺盛的时期,运动方式可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大,较剧烈的运动,如武术、球类、跑步、攀岩等。中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宜选择较轻柔的运动。体质好与体质弱的人,健康的人与患有疾病的人在运动形式和运动量上应有所不同。体质好和健康的人可选择较剧烈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较大的活动,而体质较弱和患有疾病的人则应选择较柔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较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