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81:肺结节管理服务助力肺癌早筛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21-06-15 18:26:17

  肺癌数据令人不安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分析了全球185个国家的36种癌症和所有癌症监测点汇总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在所有癌症中,死亡病例数最高的是肺癌,高达180万例;中国2020年新增癌症患者统计显示,2020年新增肺癌患者高达81万,占比17.7%,居发病率首位。加强肺癌防治科普宣传,消除心中焦虑,科学规范防治肺癌。

  积极开展肺癌筛查与早诊    

  北京抗癌协会2021年公布《肺癌早诊筛查指南》,明确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可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可靠的检查手段,并已被证实是目前唯一能够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病不等于高死亡,健康体检要在肺癌二级预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高危人群肺癌筛查。

《指南》高危人群定义为:

  年龄55-77岁,吸烟≥30包年,戒烟时间<15年(其中,包年是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年龄≥50岁,吸烟≥20包年,至少有一条危险因素(不包括吸二手烟)

  中危人群为:年龄≥50岁,吸烟≥20包年或吸二手烟,无危险因素。

  低危人群为:年龄<50岁,和/或吸烟<20包年。

  其中所说的“危险因数”有三个: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合并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氨等接触者)。

  对于肺癌的诊断,除了高危因素外,还要结合血液学、影像学的检查,甚至痰液和支气管镜的检查。

  《指南》推荐的肿瘤标记物,包括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等,可以作为肺癌早筛中补充诊断的方法。

  关注三霾,远离五气,有效预防肺癌

  “三霾,五气”是指室外空气污染(PM2.5与雾霾);室内空气污染(PM2.5与烟霾)包括烟草烟雾气 (包括二手烟和三手烟)、厨房油烟气(燃料,食用油和烹调方式)、房屋装修装饰材料VOC(氡,甲醛和苯)、小环境污染(办公室,人轿车饰品);内心的心理污染(阴霾、癌症性格、生闷气)。

  《指南》给出了预防肺癌的建议:不吸烟或戒烟;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肺结节管理提供保障  

  北京电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通过LDCT筛查、启用AI自动识别系统、科学规范分级管理、MDT诊疗模式、信息化平台追访等进行肺结节全过程管理,作为慢性病肺癌早筛的切入点,实现肺结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信息化。2020年9月6至今,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影像专家审阅胸部CT近2万例,发现阳性肺结节300多例,开展MDT会诊142例,已在临床完成手术33例,病理回报都是早期肺癌,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为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出保障。

  在中国大健康国策引导下,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癌症防治理念,科学规范有效推动早筛工作,使更多的高风险人群受益。

(健康管理部供稿 文/图 禡红燕)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