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10-28 14:46:35 作者:本站编辑
天气一天天转凉,很快就要入冬了,加上北京的雾霾天气的困扰,呼吸科的门诊和病房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慢阻肺病人。日常人们常说的慢阻肺,您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病例说起吧。
李某某,男,70岁,退休职工。年轻时有吸烟的习惯,每天1包,吸了快40年了。平时感觉自己身体很好,很少到医院看病。正准备退休后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却在一次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在家按“感冒”治疗很长时间不见好转,将近3个月之久才逐渐好转。之后每年天气寒冷时常常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开始病人认为自己年龄增大,抵抗力降低了,容易感冒咳嗽而已。没想到5年后开始感觉自己活动后气喘的厉害,尤其是上楼的时候,不像以前那样能自由活动了,日常生活受到了明显影响,才想起来应该到医院看看。经过肺功能、胸片、生化等检查后,发现自己的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存在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医生告诉他这种病叫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缩写为COPD。
一、什么是慢阻肺
所谓慢阻肺就是平常所说的老慢支、肺气肿伴有肺功能阻塞性通气障碍的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这种病的突出特征是持续气道变窄,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使空气进出肺部阻力增大,速度下降,进出肺的气流减少,从而导致呼吸困难。这种病虽然会进行性发展,却可防可治。
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到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经多国呼吸病专家的积极倡议,2002年的11月20日正式成为首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日。为此,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倡议设立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将在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举行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纪念活动。2014年的世界慢阻肺日是11月19日。
二、慢阻肺的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
慢阻肺常见于40岁以上吸烟者、曾接触化学粉尘者、生活环境空气污染严重者、家属有慢阻肺者、反复肺部感染者,如有上述危险因素而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症状时患慢阻肺的可能性很大。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高达8.2%,由于早期症状轻微无特异性,50%以上的COPD病人常被漏诊或误诊。
三、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慢阻肺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和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等,因为肺脏具有巨大的生理储备能力,平时只需大约1/10的肺容积便能维持正常生活,故肺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不能如实反映。慢阻肺早期症状轻微甚至缺如,容易被人们忽略,等到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其病理和生理功能已出现明显损害,常难以逆转。对于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慢阻肺患者,从而获得早期治疗。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四、慢阻肺的诊断
如果存在慢阻肺的危险因素,40岁以上大量吸烟的人出现长期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肺功能检查存在明确的持续气流受限,即FEV1<70%时(1秒率),可考虑诊断慢阻肺,当然需要除外可能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呼吸科供稿 文/图 郑建红)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