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邮箱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院训

放射科新技术、新业务介绍 —— 3D ASL无创全脑容积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设置字体大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6-04-26 16:39:00

脑是人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也是对氧供要求最高的器官。由于脑组织不能进行有效的无氧酵解,所以脑组织也是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许多脑部病变都伴有脑血供的改变,所以定量研究和评价脑组织灌注既可以作为病变诊断、鉴别诊断的依据,同时也是临床治疗方案、疗效判断和预后的重要依据。尽管可用于评价脑灌注的手段很多,但迄今为止基于动脉血自旋标记技术的ASL技术是最能和PET O15水相媲美的灌注评价手段。这也是确保其能实现真正全脑容积灌注的前提和保障。

    3D ASL容积灌注成像临床应用:

    脑血管病变:3D ASL不仅能更敏感的发现早期脑缺血类病变,同时也能准确脑梗塞治疗过程中的再灌注。与其他技术相比3D ASL对血流速度非常敏感,3D ASL不仅能反映灌注的结果,也能反映灌注的行为。

   颅内肿瘤病变:肿瘤病变的对比剂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反映的是病变不同的病理改变。灌注成像能真正反映出肿瘤的新生血管,所以对肿瘤的分级、疗效评价、肿瘤复发或残存等有决定性意义。

    (1)胶质瘤分级:3D ASL能准确评价胶质瘤的微循环灌注信息,因而能反映肿瘤病变的新生血管形成,据此可以更准确的评价胶质瘤分级。有些胶质瘤病变尽管在常规增强无强化,但在3D ASL上表现为明显的高灌注,病理证实为高级别的胶质瘤。低级别的胶质瘤在3D ASL上表现为低灌注。

    (2)不同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依据:很多肿瘤病变在常规增强扫描时具有相似的表现,如脑膜瘤和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都是脑外肿瘤,因为没有血脑屏障它们在常规增强扫描都可以表现为明显均一强化,但二者的灌注表现是不同的。脑膜瘤在灌注上是高灌注的,而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病理是扩大的血管腔隙,肿瘤缺乏新生血管,因而在灌注上表现为低灌注。

    (3)肿瘤和非肿瘤病变鉴别:有些非肿瘤病变如瘤样脱髓鞘和胶质瘤很难鉴别;多发性硬化有时可以表现为多个类圆形病灶,此时和转移瘤不易鉴别。但在灌注上脱髓鞘病变和胶质瘤或转移瘤表现不同。脱髓鞘病变表现为低灌注的,而胶质瘤或转移瘤则可以表现为高灌注的。

    (4)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灌注成像能评价肿瘤的血供,这有助于判断肿瘤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如生长快慢、侵袭性判断,同时病变的灌注信息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手术前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和风险防范。

    (6)判断有无复发:肿瘤病变如胶质瘤经治疗如放疗后病变可以发生机化等改变,此类改变在常规增强扫描可以表现为强化,此时和复发不易鉴别。灌注成像能反映有无新生血管形成。放疗后改变通常表现为低灌注的,而复发则可以表现为高灌注的。代谢性或炎性病变:许多代谢性脑病或炎性病变如线粒体脑病、脑炎都会伴有脑灌注的改变,而且对于这些病变灌注的改变也往往是这些病变与其他病变的鉴别依据。

                                       (放射科供稿)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