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科普-62:让孩子自由呼吸,“畅”享未来
从2000年起,世界哮喘日定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今年的5月5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和过去几年仍然一样,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现在哮喘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你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孩子也会患上哮喘?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欠缺,早期不易被发现,作为家长需要多了解儿童哮喘常识,关注孩子健康,做到及时发现。
什么样的孩子患哮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
早晨一起床就咳嗽、流鼻涕、打喷嚏
-
有揉眼睛、擦鼻子的习惯性动作
-
小时候长过湿疹
-
父母或亲属患有过敏性哮喘或鼻炎
-
春季容易红眼睛、流鼻涕
-
身上经常瘙痒难忍
-
患过荨麻疹
如果孩子已经患上哮喘,那么,尽量避免他哮喘发作是最重要的,如何安排孩子的饮食和居住环境,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调整自己和孩子的心理,都是家长需要了解的。而我们在这里要告诉你的,是尽可能让他们像正常孩子那样顺畅呼吸,享受生活。
饮食仍需多样化
在过敏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只占到5%~6%,即使检查出孩子对某种食物呈阳性反应,也不一定会引起哮喘。引起哮喘的过敏原大多数以吸入过敏为主,比如螨虫、霉菌、毛发等。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认为食物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便严格控制饮食,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品尝美味的乐趣。
环境安全是关键
家里常见的哮喘诱发3大因素为尘螨、动物毛皮屑、霉菌。
哮喘患儿的卧室布置9步走
-
将地毯换成木地板或瓷砖,因为地毯是尘螨和霉菌滋生的场所。
-
经常清洁患儿的毛绒玩具,正确的方法是将其冷冻24小时后再用冷水冲洗。
-
打扫房间时采用湿拖把或抹布,尽量避免扬起灰尘。
-
最好不要用布艺窗帘,可以用上下开启的百叶窗。
-
不要让宠物进入卧室。
-
把有强烈气味的东西拿出房间。
-
将床垫,枕头罩上带拉链的防尘螨罩。
-
不要使用荞麦做的枕芯或床垫芯。
-
每周用60℃的热水清洗所有床上用品,洗好后放在太阳下晒干。
运动健体魄,强度需控制
患有哮喘的孩子可以运动吗?这是很多家长的疑问,因为担心运动会引发或加重哮喘,他们不敢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运动确实有引起哮喘发作的可能,但是适当的运动能够改善孩子的肺功能,提高气道的耐受性,反而会降低哮喘发作。所以,只要长期规则地使用哮喘控制药物,使孩子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状态,孩子完全可以参加适度的体育运动。至于运动的种类,没有哪类运动是哮喘孩子不能做的,但如果哮喘控制得不好,则要限制运动。
运动小贴士
-
运动前充分热身
-
尽量穿着舒适
-
避免在粉尘、烟雾、花粉或其他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锻炼
-
尽量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锻炼,避免吸入冷空气
-
运动中尽量用鼻子吸气,可以使吸入肺的气体更加温暖、湿润。
适度沟通有必要
孩子患有哮喘,要不要告诉老师?当然要告诉,隐瞒病情对孩子并没有好处。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掌握一定的哮喘常识,孩子发作时老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保护,家长也可以放心。
但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孩子患有哮喘就对老师提出过多要求,这样老师虽然会对孩子进行特殊照顾,但无形中会把他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为避免孩子出问题,老师可能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孩子会有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感觉,对他的心理成长并不好。
心态决定效果
对于哮喘的孩子,家长的心态、心理都会对孩子有影响。如果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哮喘知识,能和医生达成共识,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规范用药,对孩子病情的控制很有利。如果家长过于焦虑,对治疗又期望过高,病急乱投医,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有的家长担心孩子长期用药副作用大,孩子的症状缓解后就停药,治疗效果也会不理想。
另外,家长情绪也会感染孩子,如果家长处处像护着一件易碎品那样护着孩子,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吃,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会变得焦虑而胆小,什么事情都不敢做,这样的情绪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的治疗,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药物使用应规范
一些孩子在按需使用缓解药物的同时需要规律的应用控制哮喘类的药物。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如果每周需要使用缓解药物2次以上,就有必要规律的使用控制类药物。同样,如果哮喘发作平均不到每6周出现一次,也需要规律使用控喘药物。哪种药物最好和患儿的症状、年龄有关。如果医生给您的孩子开了处方药物,您需要督促孩子每天规律的使用,即使在着凉了或者哮喘发作的情况下,直到医生认为可以安全的停药了为止。
控制良好如何看
-
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缓解哮喘的症状需满足:
-
活动不因哮喘症状而受限制,能跑、能玩、能大笑。
-
夜间没有哮喘症状(包括睡觉过程中出现咳嗽)或因此醒来
-
白天有症状的日子不超过每周2天
-
需要使用缓解药物的频率不超过每周2天(这里不包括运动前规律的应用缓解类药物的情况)
-
哮喘症状在应用缓解药物后能够快速缓解
紧急处理要及时
如果缓解药物不能快速缓解症状或者症状缓解后很快又再出现,应及时就医。以下表现预示情况紧急,叫急救车并且开始急救:
-
严重的呼吸异常
-
症状迅速恶化
-
使用缓解药物无效或收效甚微
-
不能说完整的句子
-
嘴唇发紫
-
睡意
(儿科供稿 文/图 夏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