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缺血、缺氧会引起脑水肿。脑梗死早期主要是细胞毒性脑水肿,是由于脑缺血、缺氧,离子泵功能衰竭,细胞内钙离子、钠离子、氯化物与水潴留,而导致细胞肿胀。后来随着缺血性损害的加重,则出现血脑屏障被破坏,逐渐伴发血管源性脑水肿,称为混合性水肿。脑梗死后脑水肿程度与脑梗死的病理损害 尤其是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通常梗死灶小者水肿轻,梗死灶大者水肿重。
甘露醇是脑梗死后广泛应用的渗透性脱水剂。其作用机制首先是组织的脱水作用,在血管壁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脑组织内细胞外液、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其次是利尿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促进前列腺素1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另外由于甘露醇在肾小管重吸收率低,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主要减少远端肾小管对水、钠离子和其他溶质等的重吸收,从而将过多水分排出体外。
1.甘露醇如何使用?
甘露醇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常用剂量为:0.25-2g/kg,一般用20%溶液125ml或250ml静脉滴注,于30-60min静滴完,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 g/kg。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于进入血管后15min后开始起效,半衰期为100min,可维持作用3-8h,3h内80%经肾脏排出,故临床上应最多间隔8h用药一次。
2.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甘露醇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其他尚有排尿困难、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甘露醇肾病等。其中甘露醇肾病常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发生,往往会引起急性肾衰。轻者早期可应用血管扩张剂或利尿剂,病情严重者应透析治疗。
3.甘露醇外渗如何处理?
输注甘露醇过程中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采取0.01%酚妥拉明溶液浸湿纱布湿敷、烫伤膏外敷等措施,可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坏死。如外渗伴有局部淤血,可用普鲁卡因局部注射,可降低局部血管的脆性,从而减轻或阻止液体的外渗及疼痛反应,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损伤;如处理不及时,超过24h多不能恢复。
对已发生局部缺血,严禁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氧耗增加,可加重组织坏死
4.甘露醇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甘露醇在低于20℃的环境下易发生结晶,在使用甘露醇前一定要检查有无结晶,若出现结晶可以用温水浸泡溶解;如果结晶过多,可在温水浸泡的的过程中轻轻摇晃瓶体,使结晶分散开,加速溶解,加热溶解后不影响药效。
(2)由于甘露醇滴速较快,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导致静脉变硬、闭塞等,要根据情况更换注射静脉部位或更换留置针。
(3)注意患者的尿量,用药开始即记录24小时尿量、尿的颜色、尿常规变化等,出现血尿时,需要及时调整用药。
(4)注意监测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电解质、血气分析,肾损害易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一旦发现肾功能不好,立即停药,改用甘油果糖及其它利尿剂;
(5)《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中指出:甘露醇注射液应单独滴注,如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甘露醇会被盐析产生结晶。
(药剂科供稿 文/图 原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