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和生活、工作的压力的增加,脑卒中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又有哪些?怎样能够减少或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脑卒中。“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那么,脑卒中的症状又有哪些呢?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
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饮食因素如高盐、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了这些高危因素,其实脑卒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只要我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我们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回报我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哦。
(神经外科供稿 文 李丹)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北京电力医院管理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