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状病毒(主要是HPV-6和HPV-11型)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少数病例由非性接触间接感染,如通过带病毒的污染物。
患者、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潜伏期为3周-10个月,患病期3个月内传染性最强,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病毒的数量及机体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常为多发,主要见于外生殖器、会阴部、肛周等部位的皮肤及鳞状上皮被覆的粘膜,少数见于口唇及口腔粘膜。
肉眼观病变初期为散在小而尖的突起,逐渐扩大,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可相互融合成菜花状,质软,淡红或暗红色。显微镜下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形态特点。
活检病理诊断尖锐湿疣时需综合考虑,有以下几种情况:1、肉眼可疑病变而镜下不甚典型时,病原学检测阳性也可诊断;2、病变典型而病原学检测阴性时,不能否定尖锐湿疣的诊断;3、若无典型病变,只是HPV检测阳性时,也不一定是尖锐湿疣,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或亚临床期患者。
尖锐湿疣病变可伴发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呈现子宫颈或外阴的上皮内瘤变(CIN 或VIN)、鲍温样丘疹病,甚至发生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因此,需要积极临床处理。
(病理科供稿 文/郭郑旻)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北京电力医院管理员